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我们都曾受过伤,也有治愈自己的良方。武志红、张德芬空间、樊登读书会、知乎等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全面梳理伤在童年、苦在情绪、爱而不能、自我确立、人格成长等五大人生课题,治愈我们内心的隐伤,让人格完整成长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专业精神分析老师为当代受各种心理问题困扰,饱受情绪之苦,无法走进关系,无力胜任爱与工作,无法拥有理想人生的年轻人而写的心理学自助读本。
各种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困境、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受限,其实都与从小养成的心理习惯和关系模式有关。本书立基于人格发展的脉络,从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定任务开始,论及什么样的养育对人格的发展形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分别论述人格成长受困带来的三大问题:情绪的、人际关系的、自我统整的,引导读者由内到外梳理自己,彻底了解心理困境的本质和问题的根源,从而拥有完整的人格,回归到一个更自知的状态,更理解关系和他人,更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终获得治愈。
书籍目录:
章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1·1 0 ~ 1 岁:依恋与安全感
1·2 2 ~ 3 岁:自主性与羞耻心
1·3 4 ~ 6 岁:三元关系里的冲突与竞争
1·4 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迷乱与探索
1·5 心理之病:在先天气质与后天创伤之间
第二章 化解生命中的情绪,掌管自己的生命模式
2·1 一条叫“抑郁”的黑狗
2·2 焦虑:从崩解焦虑到超我焦虑
2·3 匮乏之苦与分享之痛:从嫉羡到嫉妒
2·4 无法控制的愤怒
2·5 情绪的狂暴与情感的隔离
第三章 爱的能力:如何正常地爱和被爱
3·1 你是真的独立,还是无法走进亲密关系
3·2 为什么我们彼此相爱,却又彼此伤害
3·3 亲密关系里的“强迫性重复”
3·4 沟而不通:伴侣间的沟通困境
3·5 家庭关系中的“三角关系”
第四章 自我的探索与建立
4·1 群体之中,我想做个“隐形人”
4·2 无法独立的“妈宝男”
4·3 “学霸”的自负与自卑
4·4 “中国式好人”总是习惯攻击自身
4·5 追名逐利背后的“自我迷失”
第五章 完整成长:我们此生都在成为自己
5·1 从依赖到迈向独立
5·2 自体的发展
5·3 自我的发展
5·4 客体关系的发展
5·5 哀悼丧失,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王晓艳,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助理心理师,中德班学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拥有十余年健康管理机构及心理服务机构从业经验。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我们都曾受过伤,却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小婴儿被剪断脐带,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虽然他在身体上完成了与母亲的分离,从母婴的融合状态中独立了出来,但他对母亲的依赖远未结束,心理上的分化也尚未开始。
一株幼苗的成长,因着不同的种子,在普遍性需求的基础上,应给予特定的照料。越稚嫩,越需要悉心的呵护,才能让其成长得足够强大,去抵抗风雨;受伤越早、伤得越重,越容易发育不良,也越难面对外界的挑战。人的成长也是如此。
先天气质和后天养育的错综交织,形成了成年以后的人格,而我们的人格水平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走向。心理之病,本质上是人格之病;心理之苦,本质上是情绪之苦。伤在哪里,痛在哪里;伤得越深,病得越深。
0 ~ 1岁:依恋与安全感
从动物界的划分来说,人类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但和其他一些生下不久就能站立行走的哺乳动物相比,人类新生儿只能算是“半成品”。想象一下刚出生的婴儿,平均体重3公斤,平均身高50厘米,脑部尚未发育成熟,几乎没有抵抗能力,非常脆弱娇嫩,根本无法独立存活。
婴儿出生的年,是生长发育旺盛的阶段。
一岁时,他们的体重大约会增至9公斤,约是出生时的3倍;身高一般会增长到75厘米,约是出生时的1.5倍;他们的脑部在迅速发育,脑的重量约是出生时的2.5倍。同时,感知觉和动作能力也在迅速发展。
他们通过眼、耳、鼻、舌、身(触觉)来了解和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他们从无力的仰卧到翻身、坐着、爬行、站立、行走;五指逐渐分化,能够更灵活和协调地抓握物体;性格开始萌芽,关于自身身体的体像也开始慢慢建立;从无意识的交流发展到有意识的交流,从咿呀学语到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开始发展出对重要他人的依恋,并能够分化出对熟悉程度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
总之,婴儿在这短暂而高速发育的年,在为他们的“自我”塑造,并进入由语言所构建的人类社会,做着基础且重要的准备。而对于“完全依赖”的稚嫩婴儿,能否有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以及稳定可靠、促进成长的依恋关系,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John Bowlby)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著名的依恋理论,他由生物的本能行为出发,论及了“依恋行为”,即婴儿向主要照料者(通常为母亲)靠近并保持亲密距离这一存活和安全的基本需要。
于是,便有两条路径由此展开——照料者是否能够提供婴儿所需的“养育行为”,是帮助婴儿顺利度过其特定的发育“敏感期”,还是带来了程度不一的创伤,甚至是毁灭性的伤害。
▲作为“安全基地”的依恋对象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基本的安全感。作为社会性的人,我们毕生都要生活在或近或远的人际关系中,于是,人际间的安全感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我们初的安全感,则来源于我们的主要照料者。
约翰·鲍比的重要合作者,被称为“依恋理论之母”的玛丽·安斯沃斯(Mary Ainsworth)曾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过著名的“陌生情境实验”(被试者为1岁左右的婴儿及其母亲),并发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依恋模式: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
其中,安全型依恋的婴儿能够将母亲作为“安全基地”,在安全范围内自由地探索外部世界,分离时他们会不安,但当与母亲重聚时,他们又能够从联结中得到安抚。也就是说,他们能够亲密,能够分离,也能够重聚。尤其是重聚时的表现,更能呈现出其安全型依恋的特征。
沃尔夫(De Wolff)等人的研究显示,安全型依恋的婴儿的母亲,对婴儿的态度积极,能够与婴儿的情绪同步,对婴儿发出的信号能够敏感地做出恰当的回应,她们还会常常引导婴儿的行为。
而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则呈现出对依恋的漠不关心,不论母亲在与不在,他们似乎都无动于衷,而是不停地探索外部世界。他们看似独立而平静,但在分离的场景中,他们的心率是加快的,并且其皮质醇(压力荷尔蒙)水平明显高于安全型依恋的婴儿。
也就是说,他们的独立是一种“假性独立”,是对依恋行为中的拒绝和创伤的自我保护(防御)。安斯沃斯等研究者观察到,回避型依恋的婴儿的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信号没有回应,对婴儿的情绪表达不敏感,甚至表现出退缩、抑制或过激的反应,对与婴儿的身体接触表现出厌恶或抵触。
至于矛盾型依恋的婴儿,他们对于母亲在哪儿太过关注,以至于无法自由探索。母亲离开后,他们表现出淹没性的悲伤,当和母亲重聚时,他们要么生气,要么无助,无法很好地重建连接。安斯沃斯等研究者发现,矛盾型依恋的婴儿的母亲在抚养过程中表现不一,但一般都对婴儿发出的信号不敏感,让婴儿的需要不能稳定地满足,她们似乎也在阻碍着婴儿的独立。
后来,安斯沃斯的学生玛丽·梅恩(Mary Main)又发现了第四种依恋模式——混乱型依恋。拥有这种依恋类型的人处在两难的境地中,因为安全感的来源同样也是危险的来源。混乱型依恋的婴儿易产生于虐待型的环境或特殊(如贫穷、有精神疾病史、药物滥用等)家庭中。
无论如何,安全的依恋关系是我们生存发展的要义,也是身体上的“我”和心理上的“我”能够顺利发展的基石,它们就像大厦的地基,坚固与否,会逐级影响到“上层建筑”。研究显示,婴儿期开始形成的依恋风格会对人生后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情绪健康、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自尊、注意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产生广泛的影响。
▲作为婴儿的情绪稳定剂
当我们在谈论安全型依恋时,我们也在谈论在相应的刺激下,更低的身心唤起水平和更高的情绪调节能力,包括对负性情绪的承受度,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一种情绪上的健康水平,更稳定的情绪状态,更积极的情绪类型。而婴儿,作为不具备调节能力的个体,尤其需要主要照料者的帮助。
我们的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其中满足、厌恶、痛苦、好奇等可以由生理控制的基本情绪,在出生时就已出现;在2 ~ 7个月之间会出现愤怒、恐惧、快乐、悲伤、惊讶等其他基本情绪。而尴尬、嫉妒、内疚、骄傲、害羞等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复杂情绪,会在1 ~ 2岁之间出现。婴儿期的主体情绪为基本情绪,基本情绪会被相应的情境激发。
作为没有语言能力的婴儿来说,啼哭是他们表达自己各种需要和感受常用的方式。对生理不适的反应,如饿了、尿湿了、冷了、痛了、累了,或者恐惧了、想要释放情绪了等,都会导致婴儿的哭泣。所以对母亲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能够分辨婴儿不同哭声表达的内容,并做出相应的回应或安抚,如喂奶、换尿布、盖被子、抱在怀里等,让婴儿恢复到舒适的状态。
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他们就被各种刺激包围着。尤其对于一些早产儿或者过度敏感的宝宝来说,他们很难筛选不同的刺激,屏蔽重复或不重要的刺激,因而很容易显得压力过大、焦虑不安,并经常哭闹。
此时父母帮助反应过度的宝宝稳定情绪的方法,就是保持耐心,通过降低刺激源的强度,结合宝宝的承受力,慢慢让他们适应。假以时日,宝宝们在面对外部刺激(如声响、照料者的亲近等)时的自我管理与控制,会变得越来越好。
但如果父母不能理解这是宝宝过于敏感的神经系统导致的,从而反应过激或没有反应,都将无益于婴儿应对刺激能力的提升。
不仅如此,父母本身的情绪混乱、情绪疾病等会让他们无力安抚宝宝,甚至将自己的坏情绪“传染”给宝宝,如果婴儿又天生过度敏感,则会使情况变得更加混乱。
所以,父母作为婴儿的“情绪稳定剂”,要拥有稳定的情绪,能够共情地理解婴儿的情绪状态和需要,安抚他们,并进而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安抚、情绪调节的能力。
▲内部客体关系模式的雏形
当我们谈论母婴依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谈论在反反复复的互动过程中,婴儿如何建立起“内部工作模型”。这个概念是约翰·鲍比提出的。从客体关系理论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可将其称为“内部客体关系模式”,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创始人梅兰妮·克莱因在这方面有深刻的论述。
就拿婴儿期至关重要的喂奶尤其是母乳喂养来说,其对于婴儿的意义,并不只是生理上的,更有心理上的。
母亲通过喂奶来安抚因饥饿而啼哭的婴儿,这不仅让婴儿产生饱食的满足感,让身体得以生长,也使得婴儿在这种母婴关系的互动中,慢慢形成重要的依恋对象(客体)是可靠的、安全的、有回应的等积极的意象,从而认为自己(自体)是可爱的、被喜欢的、被接纳的,同时还强化了关系互动中愉悦的体验和彼此依恋的互动模式。反之,则可能会出现另一种情况。
这一系列的客体表象、自体表象、情绪体验及互动模式会经由早年反反复复的互动,而成为内部的客体关系模式,灼刻进我们的人格中,成为我们成年以后人际风格的一部分。
当然,这个例子说得太简单了些,但基本的原理都在这里了。
就是我们所以为的“我”,或者在与人或非人的关系中,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所被唤起的认知—情绪—行为模式(有很多是潜意识的),其实是在我们先天气质的基础之上,在后天与养育者的互动中,被“*”进我们的内心,并在相应的情境中“投射”到外部世界,并因而构筑成的我们与世界和他人的关系模式。
举例来说,一个小孩因为母亲的抑郁,而在生命的前三年辗转于奶妈、姑姑、外婆等不同的照料者手中,她们有的对他疏离,有的对他亲密,有的似乎没有能力照料他……对于这个脆弱无力的婴儿来说,他生命早年的依附体验里充满了不稳定的关系和被抛弃的恐惧,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值得信赖,并能提供持久安全感的,似乎每当自己觉得可以安稳下来了,就突然又分离了。这是孩子对这段经历“*”的体验,尽管家人已经尽了的努力来照顾他。
我们知道,如果情绪上的痛苦感受超过了我们能够承受的,我们势必要采取自我保护手段(防御)来远离痛苦。越小的孩子越稚嫩,在同样的情境下,相较于更大的孩子,他们自我保护的方式越少,受伤程度越重,副作用越大,效果也越差。
同样是这个婴儿的例子,因为人际间的亲密与依恋,他一次又一次地遭受着被抛弃的痛苦,为了逃避痛彻心扉的痛,他在成年以后会因着个性特质而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有特别的表现。
或者因为配偶一丁点儿的疏忽大意,都会激发其早年被抛弃的体验,从而不断地哭闹折腾;或者因为不敢面对再一次被抛弃的恐惧,而在关系稍稍走近以后就马上远离,以回避潜在的痛苦。
这可能并不仅仅出现在与人的关系中,譬如有人会害怕乘飞机,因为飞行意味着与“大地母亲”的分离,而分离则意味着象征性的死亡。
这就是我想要说的,生命早期的依恋状况如何构筑“自我”的基石,影响我们潜意识中对于自己—他人的认知,进而塑造我们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模式。
▲自体的诞生与成长
当我们谈论“我”的时候,首先是指一个身体意义上的自我,我们又可以将其称为“身体自体”,他始于出生,终于死亡。而生命年,作为身体的高速发育期,并不仅仅仰赖于食物,更仰赖于对安全的依恋。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勒内·斯皮茨(Rene Spitz)曾在一所育婴之家观察过91名被寄养的婴儿,他们在生命初的3个月是由母亲抚养或用母乳喂养的,3个月后母婴分离,此时,即便有非常好的物质条件,但每8 ~ 12个婴儿才有一名护士照看的情况使得及时的拥抱、玩耍、情感的交流与互动变得相当匮乏。这些婴儿出现了极大的发展倒退,终有34名婴儿在两岁前夭折。
这是一份令人心碎的观察报告,也像警铃般提醒着我们,母婴依恋与情感养育的重要性。有研究显示,“非器质性发育不良”的一个可能的原因,便是看护者对婴儿的冷漠、疏远、没有耐心,甚至虐待,导致婴儿出现了退缩、冷漠,以及饮食不良和消极的社会性反应。
“攻击性”这个概念在精神分析的语境里,早是由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来的,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精神分析家、儿科医师唐纳德·温尼科特扩展其意涵至活力与动能。对于婴儿来说,想要喝奶、想要动弹、想要咬妈妈的乳头……这些都是小孩初无心的攻击,也是他们生命活力基本的呈现。
如何让这种“发展的潜能”转化为成长的现实,需要在依恋关系的情境中,养育者(通常为母亲)营造一个保护性的环境,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安全感,及时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保护孩子的自体不受外界侵蚀,并能够从婴儿的“攻击”中存活下来,既非毫无回应,也非愤而反击。这样,孩子的核心自体才能建立起来。
伴随着身体自体的发展,心理意义上的自体也逐渐萌芽与分化。出生于匈牙利的精神分析师玛格丽特·马勒(Margaret Mahler)将关注点放在了“心理诞生”上,她在长期的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婴儿从自闭、共生到分离个体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她的研究显示,在出生的前几周里,婴儿就像还在壳中没有被孵出来的小鸡,虽然在身体层面,他们已经独立于母亲存在,但实际上他们是处于一种自闭期。
婴儿在2 ~ 4个月的阶段,处于母婴融合共生期。此时婴儿“自闭的壳”破裂,在触觉、视觉、知觉等的配合下,通过感官记忆痕迹的累积,一方面形成了对母亲的完全依赖,另一方面“身体自体”的边界开始建立,自体的内核开始形成,关于自我和他人分离的意识开始逐步加强。
婴儿从4个月开始到3岁,处于分离个体化时期。此时,孩子的身体意象开始分化,探索世界、拉开与母亲的距离,并学习处理分离焦虑,建立性别同一性,其中2 ~ 3岁是获得稳定的存在感(自体边界)和性别同一性的原始巩固期。
婴儿从自闭到“破壳而出”的发展过程中,母亲起到了“助产士”的作用。安全的母婴依恋有利于帮助婴儿度过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自体”与“客体”之间慢慢建立边界,并迈向独立个体化。
而不恰当的养育方式,例如没有回应、拒绝、不耐烦等,则会让孩子固着在某个发育阶段。例如,长大以后相对自闭,无法感受他人并建立连接;或者比较容易产生共生性,爸爸打弟弟,就像打在自己身上一样让自己恐惧,而难以将自己与他人分化开(和共情有质性的差别)。
由此可见,不论我们谈论婴儿期(弗洛伊德称之为“口欲期”)身心哪个维度的成长,都涉及安全的依恋和恰当的养育在其间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我是谁?我从哪里而来?我要去向何方?
自我实现与自我绽放,是我们生而为人的重要目标和生的重要意义。不论是能够在人前自由表达的真实自体,还是能与他人分庭抗礼的独立人格,抑或能够实现雄心与理想的强自我,都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寻。
很多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交困境在于,他们的自体非常虚弱,对于自己内在究竟有什么样的感受、想法、需要等并不清晰或不敢表达;对于他人的目光、要求、态度等又会特别在意,担心他人的看法,忙于应付外界,类似于温尼科特所说的“虚假生命”的状态。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条金光闪闪的“康庄大道”,因为我们被困住的地方,充满着我们无法承受的伤痛。成长,意味着勇气和力量,我们需要跃入深不可测的深,直面痛不欲生的痛,穿越痛苦的幻象,如此,成长才有可能!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国内精神分析学派资深心理咨询师王晓艳潜心十年疗愈之作,李孟潮、张海音、张天布联袂推荐,我们都曾受过伤,也有治愈自己的良方,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位心灵不屈者
★全面梳理伤在童年、苦在情绪、爱而不能、自我确立、人格成长等五大人生课题,系统讲述如何治愈我们内心的隐伤,让人格完整成长。
★真实案例 专业指导,对照解决心理问题,完成心理的跃迁和生命的拓展。
★作者金句:
1.心理之病,本质上是人格之病;心理之苦,本质上是情绪之苦。伤在哪里,痛在哪里;伤得越深,病得越深。
2.有人会害怕乘飞机,因为飞行意味着与大地母亲的分离,而分离则意味着象征性的死亡。
3.一个人爱着某人,并容许和接受那个人和另外一个第三方有着重要并独立的关系。
4.嫉羡的来源是早年匮乏的客体关系经验。
5.找到自己内在生命的源动力,用天分与技能支撑起理想与雄心,复建一个具有创造性意义的自体。
6.防御构筑了人格,一个人的防御方式越原始,意味着其受伤越早、程度越深,应对伤痛的能力也越低。
7.对于多重人格者来说,他们的问题不在于拥有好多个人格,而在于很难将内在的多个人格统整成一个完整的人格。
8.放松超我的要求,让本我得以释放。
9.一个有着稳定职业身份认同的人,也可能存在着精神病性的毁灭焦虑。
10.道德的形成依靠的是在足够好的养育环境促进下的自然发展过程,否则“道德教育是不管用的”。
11.由于年龄或生活环境的缘故,有些人已经失去了教育、婚姻或工作的机会,即使心理内部的冲突被解决,他们也无法再去追求生命中那些曾经渴望的东西了……他们会为失去的希望和愿望而哀伤。
推荐您购买文通天下其他畅销书:
媒体评论
晓艳此书,给每一个不幸的人,每一颗隐痛不屈的心,提供疗愈童年之路,帮助大家与创伤握手言和。我们从中也可理解创伤与疗愈的辩证关系,领悟到,无创伤,则不能以境炼心,无疗愈,则不能以理融事;故柔内刚中,应天化邦。接纳创伤,以尽天下之至变,疗愈修通,以操天下之至恒。
——李孟潮,心理分析博士,精神科医师,个人执业
一个人的早年经历,总会带着一定的创伤,使人产生困扰,也激发疗愈的决心,希望读者能在书中找到自己,并获得探索和改变的勇气以及智慧。
——张海音,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
这部著作以个人心理发展的过程为轴线,列出常见而且重要的心理咨询话题,即便是作为一个资深的专业工作者,我也经常从晓艳独具特色的语言讲解中,获益匪浅。
——张天布,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
精神分析是有关人的科学的旭日,将散发理解的温暖以及阐释的光明。
——海因茨·科胡特,自体心理学创始人,前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会长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专业精神分析老师为当代受各种心理问题困扰,饱受情绪之苦,无法走进关系,无力胜任爱与工作,无法拥有理想人生的年轻人而写的心理学自助读本。 各种情绪问题、人际关系困境、自我成长与发展的受限,其实都与从小养成的心理习惯和关系模式有关。本书立基于人格发展的脉络,从不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定任务开始,论及什么样的养育对人格的发展形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分别论述人格成长受困带来的三大问题:情绪的、人际关系的、自我统整的,引导读者由内到外梳理自己,彻底了解心理困境的本质和问题的根源,从而拥有完整的人格,回归到一个更自知的状态,更理解关系和他人,更理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最终获得治愈。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254+)
- 下载快(146+)
- 无颠倒(221+)
- 中评(275+)
- 书籍多(598+)
- 无缺页(558+)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孙***夏: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芮***枫: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石***致: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曾***玉: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权***波: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田***珊: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冷***洁:
不错,用着很方便
喜欢"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的人也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人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历年真题与详解(A级)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五三 5年高考真题 2019版一线名卷 曲一线科学备考:地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小学生古文入门 读对联学古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精装图文珍藏版6册 山海经 无删减全本山海经 珍藏版 图文版 文白对照 原文注释译文 南山经 大荒经 历史地理文化sd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现代艺术摄影创作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PEOPLE'S TYCOON, THE(ISBN=9780375707254)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量子营销:引领未来的创新营销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圣才教育: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辅导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小学暑假衔接一本通5升6语数英五年级下册复习六年级上册预习含337新课晨读手册视频讲解重难题测试专项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缅栀子树下的露台 (莫桑)米亚·科托 著 周宁 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的原理与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20中国室内设计年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百唱不厌难忘的歌+流行歌曲大全 中国现代歌曲选集 唱响中国记忆中难忘的金曲 流行歌曲大全 唱响中国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12全国造价工程师执考复习指导(基础知识部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