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实集:著名明史学家陈梧桐教授的随笔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秋实集:著名明史学家陈梧桐教授的随笔集精美图片
》秋实集:著名明史学家陈梧桐教授的随笔集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秋实集:著名明史学家陈梧桐教授的随笔集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591105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68.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明史学家集40余年之功,厘清朱元璋和那个朝代的枝枝蔓蔓,揭开悬案之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入中国古代史研究文章46篇,以明史为主,既有对史实的考辨,又有对史事的论述。陈梧桐先生从事明史研究数十载,对朱元璋及明初历史着力尤多,《刘基死因考》《胡惟庸党案再考》《蓝玉党案再考》等文章,借助丰富的史料,通过细致,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真相,是极有分量的佳构。《从兴王世子到大明皇帝》为作者搁浅的写作计划《嘉靖皇帝传》章,首次收入本书。所收史事考论、序言、书评,均精心打磨,长篇短制,俱见作者独到的发现、严谨的治学精神。


书籍目录:

史事考论

朱元璋起义早期在巢湖地区的活动 / 

朱元璋治理乡村社会的理念与措施 / 

朱元璋推行乡饮酒礼述论 / 

朱元璋以孝治天下的举措与作用 / 

朱元璋复兴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 / 

朱元璋尊容如何 / 

略论明中都的营建与罢废及其影响 / 

刘基死因考 / 

胡惟庸党案再考 / 

蓝玉党案再考 / 

马皇后与明代宫廷政治 / 

何真简论 / 

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 / 

四百年后再看张居正的改革 / 

明思宗为何成为亡国之君 / 

明代清官循吏的数量与声名 / 

明朝覆亡的历史反思 / 

长城不是闭关自守的符号 / 

序言书评

党员干部为什么要学点历史知识——《新编简明中国史》序言 / 

《另一半中国史》序言 / 

探究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力作——读《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 

《走向和谐:广西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序言 / 

《广西简史》跋 / 

《京师北门宣府镇》序 / 

重修《颍川同美陈氏族谱志》序 / 

《中国珠江文化史》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中国珠江文化史》座谈会上的发言 / 

《朱元璋传》和《明代特务政治》的政治影射 / 

严谨扎实的实证功夫 / 

明清出版的基础研究——读《十六—十九世纪中国出版研究》 / 

简评《明清江南著姓望族史》 / 

 

面向普通大众的断代史佳作—— 评彭勇著《明史》 / 

潜心十年著鸿篇——顾诚的《南明史》 / 

这是上乘的明代边关志书校注本——读《四镇三关志校注》 / 

 

 

明代佛教方志的首次系统梳理 / 

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研究的丰硕成果——评梁志胜《明代卫所武官世袭制度研究》 / 

 

《万历会计录》系统整理与创新研究的丰硕成果 / 

杂叙

中学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基本素养

——以中学历史教师为例 / 

中学历史教学的人物评价问题 / 

与中学教师谈论文的写作

——以历史教师为例 / 

《读通鉴论》——独树一帜的古代史论 / 

《纲鉴易知录》——一部简明通俗的中国通史 / 

“猪见糠,喜洋洋” / 

从兴王世子到大明皇帝 / 

怀念韦庆远教授 / 

无尽的追思深切的怀念——忆张海鹏教授 / 

我与人教社的不解之缘 / 

附录

解读有关朱元璋身世事功的几个“谜团” / 


作者介绍:

陈梧桐,著名明史学家。1935年11月出生于福建安溪。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985工程”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儿国学》主编、中国明史学会顾问、朱元璋研究会顾问。出版有《朱元璋研究》、《洪武皇帝大传》(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朱元璋传》、《朱元璋大传》、《晚明悲歌:大明王朝灭亡之谜》、《黄河传》(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明史十讲》(作者)等多部著作。参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多部。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著名明史学家、朱元璋研究专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退休教授陈梧桐先生于2023年5月31日去世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好姊姊,把你的嘴红给我吃了吧!——你家里只有门前一对石狮子才算干净——男女关系。——《红楼梦》造成一段幻想(fantasy),一个“富贵闲人”有无限的机缘(unlimited access)去接近异性。所有的丫鬟全是国色天香。违犯伦理也没有关系,因为全书不过是一本“风月宝鉴”,风月宝鉴只能正看,读者不能以“贾”乱“甄”。

刘姥姥、焦大等人——倒反提供了一个外界的现实。作者利用一般人好货的心理,造成一座不劳而获的大观园之金碧辉煌,还是要借着这些人,和以后的贾府抄家、贾宝玉出走做和尚等情节,才把自己所制造的肥皂泡沫说穿斫破,同归于现实。


我所写蒋、毛、邓对中国之贡献,所采用历史学上实证主义(positivism)之成分与艾作后书的立场同(他说明克伦威尔系不由己意支配的独裁者)。我知道极少之人连我自己在内,可能对蒋介石、毛泽东与邓小平同样敬慕。但是敬慕与否不说(我的书刊内对他们的弱点即从未掩饰),如果我们不认清他们所处境的极端困难,抹煞他们死里图生的情形,不顾他们所领导的群众运动与牺牲精神,不体会历史展开之层次与场面,只一味暴露他们的弱点(其实也可能是我们自身的坏性格),则也甚可能同样误解我们今日的立足点,那样子被理想主义蒙蔽,成败不分,甚至追求一种渺茫而不可得的自由,只会失望,尚且可能危险。


因为作史的目的,不是替我们和比我们前一代解释开说,而是像大公司记账一样将业已亏失的数目一笔勾销,使你们和比你们年轻的一代了无记挂与时代更始。


敏宜,你已知道我于最近六年以来在各处写作和讲说,提及当日在国军里当下级军官的情形,就半像乞丐,半像土匪。这绝不是故意减自己的志气,扬别人的威风。


美国军队研究敌情时不主观的先决定“敌方之企图”,而先列下一条长单,条叙敌方“可能之能力”。这观念由四个教官以话剧的方式表演得明白。讲解之后,讲坛上的师长就命令他的情报课长判断敌方之能力。这位课长对着地图上敌我距离量着又量,又望着自己的手表装聋作哑的看了又看,忽一下子恍然大悟,敌人“可能的”于此时此刻此分驾临此城此地此处。他说完和师长拔步就逃,而真有两个扮德军的士兵在台上另一方搜索前来。


经过长期将这些资料仔细阅读之后,即发现中国传统国家与社会的组织(当时国家与社会并无界限的区划)始终不脱离一个间架性的设计 shematic design。亦即如《周礼》所谓“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先造成一个完善的理想的几何图案或数学公式,向真人实地上笼罩过去,尽量使原始的与自然的参差不齐,勉强的符合此理想之完美。如实际上不能贯彻,则通融将就,纵容在下端打折扣,总不放弃原有理想上之方案。自原始的井田制度至中期的“租、庸、调”,以至明朝的“里甲、均徭、驿传、民壮”均未脱离此特色。


其它内容:

前言

自序

 

这是拙著《散叶集》梓行之后发表的一些文章,个别篇什是此前几个集子漏收的,将其结集出版,酝酿于2017年的金秋时节,故名《秋实集》。

 

本集收录的40余篇文章,按内容和体裁,分为三辑。辑“史事考论”18篇,涉及的全都是中国古代史,主要是明史的论题,既有史实的考辨,又有史事的论述。其中,《刘基死因考》《胡惟庸党案再考》《蓝玉党案再考》三篇,涉及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课题,笔者“上穷碧落下黄泉”,竭泽而渔地搜寻资料,通过细致的排比分析,去伪存真,力图拨开重重迷雾,还原历史真相,揭示真实之谜底。《朱元璋复兴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一文,是近年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写成的。“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时,我开始研究朱元璋。由于尚未完全摆脱极左思潮的束缚,对朱元璋恢复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独尊儒术,提倡尊孔崇儒,施行礼法之治、振兴文教、移风易俗诸多举措,都笼统地把它们作为强化文化专制的手段加以否定,不仅撰写《论朱元璋的文化专制》《学术月刊》1980年第4期;拙著《朱元璋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40—155页。的论文,而且在《洪武皇帝大传》一书中辟有《残暴的文化专制》专节,详加论述和抨击。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的日渐解放,我意识到,对朱元璋复兴传统文化的这种评价不够客观,有失公允。因此,在撰写《洪武皇帝大传》的增订本《洪武大帝朱元璋传》时,就删去了《残暴的文化专制》一节,而将其倡导尊孔崇儒及施行礼法之治、振兴文教、普施教化等一系列措施,分散在有关章节加以论述,予以适当的肯定。但在后一章末节《一生的功过评价》中,还只专条论述其“推行教化,振兴文教,淳厚风俗”的功绩,没有只字涉及对其尊孔崇儒、施行礼法之治的评价,可见对他复兴传统文化之举的评价仍是有所保留的拙著《洪武大帝朱元璋传》第十五章,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24—825页。。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升温,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凸显。笔者进一步认识到,朱元璋针对元朝统治者施行“内蒙外汉”、蒙古文化本位之基本国策,把儒学与儒士边缘化,压制与阻滞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状况,重拾华夏文化的传统,大力提倡尊孔崇儒,施行礼法之治,并辅之以兴办学校、推行科举、普施教化、移风易俗等措施,使传统文化开始全面走向复兴,他的一系列举措还被后继者作为“祖训”加以沿袭,儒家思想特别是程朱理学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并且渗透到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对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正是由于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当明朝的统治被大顺农民军推翻之后,入关的清朝统治者虽也坚守满族文化,并对广大汉族施行民族压迫,但实行的却是“外满内汉”的基本国策,儒学的独尊地位并未改变,以儒学为主干的传统文化仍在缓慢而曲折地向前发展。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朱元璋复兴传统文化的决策及其相应的措施,我们看到的传统文化未必就是现在的面貌。所以,对朱元璋复兴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基于这种新的认识,2017年笔者推出《朱元璋传》一书,便将尊孔崇儒、振兴文教、施行教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作为朱元璋登基称帝后的四大历史功绩之一,充分加以肯定 拙著《朱元璋传》第十四章第三节,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3月版,第386页。。随后,又结撰此文,对朱元璋的这一历史功绩展开全面系统的论述。第二辑“序言书评”18篇,除一篇是为家乡的陈氏族谱所写的序言之外,其余全都是为史学界同行或学生的论著所写的序言或书评。我认为,史学工作者不仅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写出有独到的创新之见的论著,推动本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应关注本学科同行和相邻学科的研究状况与学术成果,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借鉴他人的研究方法。因此,凡有学生或同行邀笔者为他们的论著撰写序言或书评,我都未加推辞。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既充分肯定其学术成就特别是敢于突破前人成说的创新之见,同时也适当指出其缺陷与不足,冀其能更上层楼。第三辑“其他杂叙”10篇,内容较杂。《与中学教师谈论文的写作》是应人民教育出版社期刊分社副社长李洁之约而写的。此前,我曾为我校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做过一个如何写作史学论文的报告,学生反映不错,认为对他们学习论文的写作很有帮助,有学生便整理出一篇简要的记录稿,放到历史文化学院学生会的网站上。李洁见到网上的这篇记录稿就找到我,要求笔者加以整理扩充,在前头加上一小段,论述中学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搞点学术研究,交给他们的《课程·教材·教法》发表。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将稿子整理完毕,她带回编辑部送审。主编郭戈非常欣赏,把它作为特稿,发表在该刊2017年第8期。《猪见糠,喜洋洋》《从兴王世子到大明皇帝》两篇,记述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和明中期嘉靖皇帝的家世、藩邸生活及登基继统的过程。《怀念韦庆远教授》与《无尽的追思深切的怀念》两篇,记述笔者同韦庆远、张海鹏两位同行挚友的情谊,表达了对他们的无尽追思。后的一篇附录,是中国文化报社记者对笔者的采访记录,反映了本人对朱元璋生平事功的看法。

 

书中的文章绝大多数此前已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只有《从兴王世子到大明皇帝》是未曾发表的手稿。20世纪的90年代,我在《洪武皇帝大传》出版后,曾拟撰写一部嘉靖皇帝的大型传记,并草成开头的章《从兴王世子到大明皇帝》送某出版社审读,他们看过之后表示将来书成可予出版。我主张,撰写明代的人物传记,不能仅靠实录、正史和几本野史笔记的记载,而应全面搜寻当时的文集、方志以及相关的史籍,竭尽所能地穷尽所有的资料,再经过缜密的考订,细致的分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进而准确地把握传主一生的活动轨迹和思想变化,写出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历史人物传记的写作,不能仅限于记述传主个人的活动,还应写出当时的时代风貌与诉求,反映传主活动与时代风云的互动关系,说明他如何回应时代的诉求,是推动还是阻滞历史车轮的前进,对其是非功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判。嘉靖皇帝在位时间仅次于万历皇帝,长达45年,许多大臣和文人的奏疏、文集都还存留于世,还有数量繁多的各种史籍。20世纪90年代,这些古籍尚未大量校点或影印出版,人们只能到各大图书馆去査阅、摘录。正当我拟出计划,准备系统地查阅这些史籍时,校党委组织部找我谈了三次话,要我出任历史系主任,主持创办“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历史学)”。我推辞不掉,只得走马上任,挑起这副担子。整天杂务缠身,系统查阅嘉靖朝古籍的计划只能搁置一旁。待到卸下系主任的担子,又忙于《黄河传》的写作和《洪武皇帝大传》的修订。此时,市面上除了已出的一部《嘉靖皇帝大传》外,又相继出现两部嘉靖皇帝的传记,我对嘉靖传的写作兴趣因此锐减,进而决定放弃。嘉靖传记的写作计划终于化为泡影,仅留下开篇章的手稿。现在拣出一读,回想这段经历,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欢愉,也有苦涩,更有遗憾,故将此文收入集子,作为这段经历的纪念吧!

 

河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杰和编辑部主任杨彦玲,因约请笔者撰写《朱元璋传》而相识。她们不仅工作认真细致,而且待人热情诚挚。当我提出出版这部《秋实集》时,她们慨然应允,令我十分感动。书稿发到出版后,责编梁素娟又花费不少心血,认真细致地作了编辑加工。在此,谨对她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集子里的文章因为写于不同的时间,发表于不同的报纸杂志,注释的格式纷繁复杂,有页下注、篇后注,还有夹注,这次整理结集,一律改为页下注,并删去文章开头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但各篇文章征引的有些资料虽出自同一部古籍,使用的却非同一版本,因为这些古籍有许多是在图书馆査阅的,经常会遇到你这次查阅的是这个版本,过些时候这个版本让别人借走了,你只能查阅另一个版本的情况。这次整理文稿,各篇文章征引古籍所注的版本一仍其旧,不加统一。

 

陈梧桐

于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西路书斋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图文清晰(122+)
  • 值得购买(518+)
  • 方便(274+)
  • 内容齐全(576+)
  • 品质不错(565+)
  • 快捷(670+)
  • 体验好(488+)
  • 速度快(542+)
  • 情节曲折(139+)
  • epub(228+)
  • 字体合适(663+)
  • 全格式(381+)
  • 下载速度快(518+)

下载评价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通***蕊: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车***波: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