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 第三部 浮沉(上、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十三行 第三部 浮沉(上、下册)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以18世纪广州十三行世界首富为原型,讲述十三行商人群体真实生存状况,呈现清朝“一口通商”贸易实况;同名网剧改编中,剧情请先看!)
内容简介:
本书以真实十三行历史为基底,讲述纨绔子弟吴承鉴在师爷周贻瑾的帮助下,带领吴家问鼎十三行,成为大清首富的故事。
本书为“十三行”系列第三部,结局篇。
一场十三行大火之后,牵制各家的“红货”秘密暂告一段落,却引起和珅对吴承鉴的怀疑。
和珅为逼迫吴承鉴“表态”,想尽办法分裂吴家,潘有节亦推波助澜。为了抵挡和珅与潘家的进攻,吴承鉴与周贻瑾想出一系列计划,却因周贻瑾离奇失踪而延后实施。与此同时,一支英国舰队悄悄逼近广州……内忧外患之下,吴承鉴孤注一掷,为保住吴家、救出周贻瑾而上京与各方势力周旋,却陷入重重危险之中……
吴承鉴*终能否置之死地而后生,吴家能否*后翻盘——敬请关注“十三行”系列结局篇!
书籍目录:
章 两个提议
第二章 初步协议
第三章 茶谈
第四章 保商会议再启
第五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第六章 呼塔布求救
第七章 万宝行倒了
第八章 新蔡家
第九章 刘全来访
第十章 后继有人
第十一章 义庄那人
第十二章 红白同做
第十三章 旧缘
第十四章 相送
第十五章 分猪肉
第十六章 吴国英的野心
第十七章 步骤
第十八章 和解
第十九章 道歉
第二十章 周贻瑾失踪
第二十一章 烧欠条
第二十二章 蒸汽机
第二十三章 小病攻心
第二十四章 两全之策
第二十五章 光少谋官
第二十六章 英国东侵
第二十七章 议策
第二十八章 加官
第二十九章 逼你选择
第三十章 猜疑
第三十一章 英军抵澳
第三十二章 爆发
第三十三章 巴掌
第三十四章 跪祠堂
第三十五章 判断
第三十六章 家变
第三十七章 夫妻交心
第三十八章 恩断义绝
第三十九章 要断就断,要绝就绝!
第四十章 粤海危机
第四十一章 守财犬与守权犬
第四十二章 顺天府传唤
第四十三章 万里押解
第四十四章 生死不弃
第四十五章 商功园之会
第四十六章 定议
第四十七章 大雨话别
第四十八章 一定能赢!
第四十九章 冰释前嫌
第五十章 北行入京
第五十一章 剃头换衣
第五十二章 跪等
第五十三章 芝兰当道,不得不锄
第五十四章 人命不值钱
第五十五章 朱珪回京
第五十六章 启官教子
第五十七章 传讯
第五十八章 折堕
第五十九章 买命
第六十章 罚银议罪
第六十一章 一件件来,不急
第六十二章 小生意
第六十三章 无底洞与无量山
第六十四章 北京的势,广州的钱
第六十五章 重酬重酬重重酬
第六十六章 筹钱
第六十七章 临盆
第六十八章 吴承鉴的母鸡论
第六十九章 人皆谓汝附逆,岂知竟是忠良
第七十章 雍和宫
第七十一章 皇上也等钱花
第七十二章 无家可归
第七十三章 乾隆驾崩
第七十四章 天威海货
第七十五章 大清首富
第七十六章 尾声
网络版后记
作者介绍:
阿菩
本名林俊敏,当代知名网络作家,暨南大学史学硕士、文艺学博士。
中共中央宣传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中国作家协会成员,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理事会理事,广东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广东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
自200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2020年创作逾1500万字,独立创作并结集出版文学作品及专著17本;获第九届(2009-2011)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奖。
代表作(不限已出版)有《山海经密码》,《山海经·候人兮猗》,《十三行》(全三部、网络原名《大清首富》),《大明商歌》,《边戎》,《网络小说生产》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保商会议再启
吴承鉴脸上却一点也不在意的样子,还带着微笑说道:“这事只要能成,谁来做都行。同和行家业更大,启官又是总商,这事由启官接手自然更好。我没意见。”
潘有节也笑了笑,道:“我拒绝他了。”
叶大林听了这话,更是感到意外。
潘有节道:“这事既然是你提的头,自然得你来收尾,不但我自己不做,就是别人要来抢你的功劳,我也不会答应的。番夷的用心我哪会不明白?就是要挑拨离间而已,但我们两家是什么关系?那是三代通好的交情!岂能为外人所间!”
叶大林就喝了一声彩,赞道:“启官这话仁义啊!这才是我们该有的胸襟气魄。”
吴承鉴道:“这个事情就是个苦差,但启官既然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只好接手了。明天保商会议上,我就把这事提一提,然后如果监督府和总督府那边都没什么意见,我们就一起在启官的统领下,把这事给办了,也算是为十三行同人的生计、为广州的兴旺发达,办一件好事。”
叶大林道:“不错不错,就该如此!”
潘有节道:“只是却还有两件事。”
吴承鉴问:“什么?”
潘有节道:“京城的贵人,在广州这边也有不少产业的。这次的大火,他们损失颇大。咱们总得设法补偿补偿。”
这话别人听不出话外之意,叶大林却是清楚的:如果借款能够下来,京城那边的贵人要分一杯羹,所谓“补偿”只是个由头。
吴承鉴沉吟道:“翻倍的赔偿减免了,保商们才有一条活路;借款如果能下来,保商们就能支付货款,来年的生意才能继续。否则营商链条断掉,到时候可就不止广州一城哭,川湘闽赣江浙徽,至少有七八个省的商户都要哭了。再加上明年白鹅潭、沙面的灾后重建……那笔借款到位,也还是紧巴巴的,恐怕再没余钱可以北输了。”
潘有节道:“红货的事情虽然不了了之,但追根到底,还是蔡士文给挑起来的。内务府那边的贵人,对他颇有微词。”
叶大林一听这话就明白了,这是上头要破蔡士文的家了——破了蔡士文,万宝行的份额就空了出来,蔡家的产业就得变卖,那时节拿到钱的保商们可以瓜分其中的利益,就是十三行之外的资金也能趁机入场。这场新的分食盛宴里,贵人们便又有剩肉烂骨头可以啃了。
叶大林见吴承鉴神色迟疑,咳嗽了一声,道:“昊官,这既然是贵人们的意思,而且蔡士文也的确罪有应得,我看你也就不用对他不忍了。”
这是在提醒吴承鉴: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跟潘有节对着来。
吴承鉴叹了一口气,道:“我大哥就快死了……这条性命,有一半就是坏在他蔡士文手里头的,我对他能有什么不忍的。只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罢了。”
潘有节点头道:“也是。”他也轻轻叹了一口气,似乎也在喟叹,然而没有叹第二声,就说:“第二件事,与件事有关。万宝行如果也清算了,那十三行的保商数目也就太少了,内务府的意思,是想多放出三张纸来。”
去年已经倒了谢家,今年又倒了蔡家,如果再算上前两年倒掉的杨家,十三行是连倒三家了,都要从开始的“十三行”,变成“八大行”了。
吴承鉴只觉得保商们这般连续倒垮,令人感到朝不保夕。叶大林却心头大动,放出三张纸,那就是要多出三户保商——这可是一笔巨大的利益。
潘有节道:“这三张纸,监督府和总督府那边得各留一张。剩下这张,昊官,你心里可有什么人选?”
吴承鉴朝着潘有节直直看了过去,潘有节也正视过来。吴承鉴便明白了,今天潘有节两番退让,而且让出的还是比那个昆曲班子大了十倍不止的利益,这显然是要重修旧好。
如果吴家肯接受这好意,那就是有心和解,否则便是准备对着干了。
吴承鉴的心里,其实也不想与潘家撕破脸:一来潘家树大根深,斗之难倒,真个斗起来多半得两败俱伤;二来那场大火之后,吴承鉴向吴国英交了底,吴国英的意思也是“冤家宜解不宜结”——老人家毕竟顾念着潘震臣对吴家的提携之恩哪。
念头转了两转,吴承鉴便道:“万宝行是大商行,如果全倒了,影响太大。依我看,不如把其中部分产业抽调出来,成立一个新的商行,尽量减少蔡家倒掉后的影响。”
潘有节便知道吴承鉴愿意接受和解了,笑笑说:“你心中可有人选?”
吴承鉴道:“蔡士群如何?”
潘有节拊掌笑道:“合适,合适!”
三人又喝了两巡茶,便各自散了。
而外间尚不知道,三四个家族的升降起落,牵涉以百万两计的金银流向,已在这桂花树下、几巡茶水之中被决定了。
这次茶会谈得比较晚,吴承鉴回到家几乎都已经快子时了。他稍作梳洗后,就在碧纱橱外的小床躺下睡了。
叶有鱼在碧纱橱内的床上,其实没睡,就在那里听着吴承鉴的动静。等听到他鼾声响起,她这才闭上眼睛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叶有鱼才醒来,一问外头,却是吴承鉴早已经赶出去忙碌了——自他出狱以后,几乎天天如此。
冬雪端了洗脸水来,四下无人时,忍不住道:“三少奶奶,昊官他……是不是还在和您怄气……”
叶有鱼“扑通”一声,湿毛巾都打到水里去了,瞪着冬雪道:“你胡说什么!”
冬雪忙道:“是,是,我错了……”
叶有鱼道:“满十三行的豪商,待妻子像昊官待我这样细心周到的,你听说过谁来!”
冬雪急道:“我错了,我错了,三少奶奶您别生气,可别生气。您怀着孩子呢。”
又一次十三行保商会议,在全城瞩目之中召开了。
潘、易、梁、马四大豪商早早就到了。四人抵达后彼此低声交流了一番,却都一无所得,眼神之中的焦虑都无法掩盖。
没多久,卢关桓和蔡士文也先后到达。两人抵达之后,都一语不发。
看看将近中午,连主持会议的呼塔布都已经到了,才听外头唱道:“同和行启官到,宜和行昊官到,兴成行达官到。”
潘、易、梁、马慌忙起身,直迎出去,就见潘、吴、叶三人谈笑风生,联袂而来。三人身后,各自跟着一个掌柜。
潘、易、梁、马拱手而迎,口中呼道:“启官,昊官,达官。”
潘、吴、叶一边拱手还礼,一边迈进门来。卢关桓、蔡士文都站了起来,呼塔布也起身相迎。
“客气什么。”潘有节笑道,“都坐吧。”
九大保商依次落座,呼塔布才道:“今日监督府应总商所请,召开这个会议。众人若有什么需要聚议的事情,便可开诚布公提出来。”
这个例牌式的开场白后,他便坐了下来,一语不发。
潘有节道:“虚头巴脑的话也不多说了,今日召开这个会议,请了诸位前来,就为着一件事:秋交季那场大火的善后事宜。”
这话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潘、易、梁、马都苦着脸,开始哭诉大火中的损失,哭诉自己的难处——难处自然是有的,然而这时要哭穷哭难,不免要把难处苦处再夸大个几倍。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都拿眼角去瞄吴承鉴——一个两个都想知道吴承鉴之前露出的口风算不算数。
吴承鉴听着听着,忽然“扑哧”一笑,对潘有节说:“要都这么难,窟窿这么大,那可没办法了。启官,要不就让他们破产算了,破产之后留下烂摊子,咱们几家就帮他们收了吧。”
叶大林哈哈笑道:“那也可以,我们兴成行虽然也难,但为了广州的兴旺,为了给太上皇、皇上分忧,也愿意出钱来帮着补一补窟窿。”
潘、易、梁、马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很难看。
潘有节手中的折扇挥了挥:“行了行了,昊官你就别为难人家了。谁都知道你办法多,可你敢折腾,别人未必经受得起。”
潘、易、梁、马连忙道:“正是,正是。”
吴承鉴道:“但按照他们刚才的说法,那个窟窿实在太大,我就也没办法了。”
潘、易、梁、马慌忙道:“也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大。”
一件件来,不急
有个女仆就想去开门,却被老家人给喝住了。他想起广兴的吩咐,走近门边问道:“哪位?”
外头有人叫着让开门,说是办差。女仆有些害怕了,老家人却还算有几分见识,大声说道:“我家老爷吩咐了,今天除非他回来,否则谁来也不开门。你们在外头等着吧。”
外头的差役怒骂起来,却也不敢撞门,再怎么样这也是正五品给事中家的门第,他们还不敢乱来到这个地步。
老家人走到门边,从门缝中望出去,果然见外头是几个公人,心中暗暗讷罕,却也不是很害怕。那几个公人拍门不开,商量了一下,便有一个急奔不知去哪里了。
老家人来到书房,掀开门帘一角一看,只见那个“叫花子”在里头呼呼大睡呢。他忍不住走进来道:“外头来了几个官差,来势汹汹的,是奔着你来的吧?”
吴承鉴抬了抬眼皮,不说话。
老家人又说:“现在我不开门,他们就不敢进来,但我瞧见他们大概是搬救兵去了。要是他们的救兵到了,我家老爷还没回来,你就自求多福吧。”
这一次吴承鉴连眼皮都没抬了。
“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老家人抱怨了一句,便出去了。
在外头,隔不了多久,那些差役就要大声拍门嚷嚷几声,两个男女下人都很惊惶,连东厢的小妾、正房的大奶奶都惊动了,出来问什么事情。老家人说了广兴的吩咐,大奶奶做主,可莫开门了。
有个男仆搬了一张梯子来,夹在墙上看外头的动静。
大概又过了有半个时辰,外头喧闹又起,这时天已昏暗,隐隐看去似有马蹄飞奔。那个男仆又爬上墙头张望一下,只见胡同口几个人下了马,他惊得朝院子道:“祸事了!官兵来了!”
高家的人又都惊了,大奶奶极度不安地道:“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院门又被拍了起来。这次震动更大,小妾躲进了屋子,大奶奶朝老家人使个眼色,老家人才上前问:“是谁?”
外头的人叫道:“捉拿钦犯,快快开门!”
院子里的女人听到“钦犯”两个字都慌了神,老家人叫道:“这里是给事中家,高佳氏广兴老爷府邸,哪有什么钦犯?你们别乱说话!”
门外的人怒道:“谁不知道这里是广兴家!就是有人亲眼看见钦犯进的门!快开门!窝藏钦犯是什么罪,你可得清楚!快开门!”
老家人忙道:“就算你们要进来,也得等我家老爷回来。”
门外的人怒道:“不行!快开门!”
老家人又道:“我问一下我家太太,我家太太可是诰命夫人,不能给你们冲撞了。”
门外才稍稍歇了,不用老家人禀报,广兴的夫人全都听见了,就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家人指着书房:“多半是那叫花子惹来的祸事。”
“那可怎么办?”一个丫鬟说,“不会真是钦犯吧?”
老家人道:“谁知道呢!”
广兴的夫人道:“你进去看看他。”
老家人就进书房了,过了一会儿气冲冲地出来。广兴的夫人问:“怎么样?他跑了?”
“跑?他躺在那儿就没动过。”老家人动气地说,“我进去把事情一说,他却说:‘关我什么事?’又问有没有消夜,他又饿了。”
众人一听,又是好气,又是好笑。这时门外的官兵又叫嚷了起来,便有人道:“这么个来历不明的人,要不就交出去吧,别连累了我们。”
总算广兴的夫人有几分主张:“不行!既然老爷交代过不许开门,那就谁都不许开门。大家全都回屋吧。待会儿发生什么都别出来。”她又对老家人说:“留两个人在院子里,若是外头的人强闯,守住正房不许人进来,只引他们到书房去。若他们没用强,就不许开门,等老爷回来再说。”
“是。”
幸好门外拍门叫嚷虽凶,终究没敢用强。
又过了一会儿,马蹄声又响,墙头的男仆就着胡同口的灯笼张望,吓得对院子里道:“不好,来了个穿黄马褂的!”
老家人就惊着了,心想书房里的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外头拍门叫嚷的声音停了,大概官兵在禀报什么,再跟着,就隐隐听见一个声音道:“给我撞门!”
先来的官兵道:“大人,这可是给事中高家,我们……”
“撞门!”
墙头的男仆吓得翻下来,躲进倒座房去了。
老家人就知道守不住了,掀开书房门帘道:“喂,人家要撞门了,你啊,自己小心吧。”书房里黑乎乎的,没点灯,但隐约能看见吴承鉴还躺在那儿。
吴承鉴伸了个懒腰道:“你们家老爷手脚可真慢。”动动腰,拍拍颈椎,可没一点慌张的样子。
老家人连连摇头,这时马蹄声又响了起来,同时街门“砰”地一声被撞开了,冲进了几个官兵、几个差役,两边分开,中间走出一个穿黄马褂的。老家人赶紧小跑守到正房门前,叫道:“正房住着朝廷诰命夫人,你们不许乱来!”他又指着书房:“那里头有个来历不明的,也许是你们要的人。”
穿黄马褂的道:“给我搜!”
忽然街门外有人叫道:“谁这么大胆啊!”
便走进来一个穿着蓝色袍子的旗人来,那人带着十几个穿马甲的骁骑营旗兵,闯了进来。
那穿黄马褂的看见来人,吃了一惊,赶紧打千,叫道:“六爷,您怎么来了?”
蓝袍旗人冷笑道:“我怎么来了?听说旗内有奴才不长眼睛,被人当枪使了,爷还能不来吗?也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朝廷给事中的府邸、前大学士公子的家门,你们也敢明火执仗地撞!这是领了圣旨,还是领了太上圣谕啊?”
穿黄马褂的退了一步,话也不敢回。
蓝袍人怒道:“还不快滚!”
穿黄马褂的道:“可是,六爷,这是……”他朝着什刹海的方向努了努嘴:“那位的意思。”
蓝袍人冷笑:“你啊,太久没喝草原上的马奶酒,脑子糊住了!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这时候替人出头办事,嫌自己的脑袋太安稳是不是?”
穿黄马褂的犹豫了起来。
“还耽搁什么,跟爷走!”
蓝袍人说着就走了。穿黄马褂的又犹豫了一下,终于也跟着走了。
他一走,那些官兵就跟着走了。差役们眼看不妙,也跟着退到了门外。
广兴的老家人松了口气,把两个男女仆人叫出来,将被撞开的门重新关上,弄了一根棍子代替被撞断的门闩。
一家子的人惊魂稍定。老家人想了想,又到书房来,只见里头已经点了灯,那个叫花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从书架上取了本书,正在灯下看呢。他见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此人却从头到尾未曾慌乱过,心里反而敬畏了起来,低声问道:“这位……爷,可需要上一杯茶水?”
吴承鉴道:“茶水就不用了,你们家的茶太难喝了。就是多点几支蜡烛,太暗了看书伤眼睛。”
广兴回来的时候,只见书房里灯火通明,倒是愣了一下——家里头的蜡烛全都搜刮了出来在书房里点上了,自他搬到这个家以来,这个书房夜里就没这么亮过。
吴承鉴瞧见他,笑了笑说:“你们家倒挺热闹。”
广兴冷哼:“也亏得我听了消息,求了人火速过来保你,不然你这会儿不知被逮哪儿去了!”
吴承鉴轻轻一笑:“也亏您求的人来得还算及时,若是迟了一步,那二百万两就打水漂了。”
广兴把剩下那张椅子拉了过来,道:“我去替你求情了,不过你的脑袋是什刹海那一位要定了的,要想保下,二百万两……”他竖起了两根手指头,跟着摇了摇。
“原来我这颗脑袋还挺值钱。”吴承鉴轻笑道,“却不知道王爷和贝勒爷们觉得我这颗脑袋值多少?”
广兴听到“王爷和贝勒爷们”七个字,脸色微变:“你说什么!你知道什么!”
吴承鉴若无其事:“我知道的不少,不然也不会上广兴大人您的门——难道我会蠢到认为凭着阁下,就能从和中堂手中把我保下来吗?”
广兴的脸一下子就黑了。
吴承鉴拍拍他的肩膀道:“不用这么紧张,您背后那几位我虽然一个都没见过面,但账目上其实打过交道,该知道的事情我知道,不该说的事情,我都烂在心里头,所以有什么事情,广兴大人您明说即可。闲话我们先按下吧,广兴大人,直说吧,那几位,要什么数?”
广兴沉吟着,伸出了四个手指头。
吴承鉴道:“四百万两?”
广兴颔首,正等着吴承鉴还价,却听吴承鉴就道:“行。”广兴眼睛瞪了瞪,立刻就暗忖自己的价是不是开低了?可那是四百万两啊,大清一年的国库收入,也才四千万两上下呢!这一下子就能把整个国库刮一成出来?
就听吴承鉴道:“不过我也有几个条件。”
广兴冷笑起来:“你都死到临头了,还敢提条件?”
“买卖,买卖!咱们这是买卖!”吴承鉴笑道,“既然是买卖,总得商量一下不是?何况这是四百万两银子的大买卖!”
看在四百万两白银的分上,广兴挥手:“说吧!”
吴承鉴道:“我要求几件事情,事情嘛,一件件地办,办成一件,付一笔钱。”
不等广兴恼怒,吴承鉴先拿起笔来。砚上有他磨好的墨,他背着广兴,写了两张纸,吹干了,折叠好,又摸出他刚才从书房里翻出来的信封,将其中一张纸放进去,交给广兴说:“我可以先付定金,八十万两。”
广兴要打开,吴承鉴拦住道:“您真要看?”广兴想了想,手反而停了下来。
吴承鉴道:“借封泥一用。”
广兴取了封泥,糊住了封口,吴承鉴就朝封泥上按上了自己的手指印,然后将封泥烤硬,再交给广兴,说:“里头是个地址,八十万两白银,就藏在那里。”
跟着他又将第二张纸交给了广兴:“这是给广兴大人的笔辛苦费,白银八万两。静悄悄地,快点去取哟。”
广兴打开这张只是对折的字纸,果然见上头只是一个地址,想起这里若真的有八万两……忽然之间竟觉得这张纸有些烫手。他是还未掌权的准新贵,八万两对他来说,那可是一笔巨款!
随即他又想起吴承鉴刚刚说什么来着?这是……“笔”??
吴承鉴给他背后的人八十万两,就给了自己八万两的辛苦费,刚好是十分之一,那后如果议罪银交易真的完成,那是不是自己能拿到四十万两?!
虽然内心有些波动,但毕竟是见过天子的人,其城府涵养还是不缺的。他哼了一声,脸上若无其事地道:“你的条件呢?”
“件事……”吴承鉴拍拍自己身上的破烂衣衫,“我要回广东会馆住,让那些被赶走的下人赶紧回来伺候我。破庙里太难受了——这点区区之事,我想啊,八十万两——值吧?”
广兴想了想,觉得背后的那群老爷,今晚既然已经出面把和珅顶了回去,那么让吴承鉴回广东会馆应该也不算什么大事——如果信封中的那个地址真的有八十万两的话。
“第二个条件呢?”广兴问道。
“急什么呢?”吴承鉴笑道,“钱嘛,我会痛快地给。事情嘛,咱一件件来……不急,不急。”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百万级畅销书《山海经密码》作者重磅新作,基于清代十三行历史 商战;同名影视剧改编中;书旗小说超人气作品,网络原名《大清首富》
(1)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在基于历史的前提下,将和珅、乾隆、嘉庆、如妃与十三行商帮千丝万缕的联系做了细腻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中国近代化前夕,一代商业巨擘如何在多重考验和逆境下问鼎十三行,成为大清首富,让看似遥远的十三行进入读者视野,让读者通过故事去关注十三行的历史意义及其至今不衰的魅力。
(2)十三行是广州的历史,也是世界的历史。本书选择的故事背景为十三行——既具有浓厚的广东地域色彩,又具有全国乃至*的影响力,是近年来少有的以十三行为背景画卷式展现清朝商战和历史的小说。
(3)故事层层递进,布局巧妙,人物性格典型丰满,历史细节描写精准。
(4)同名电视剧正在拍摄中,知名导演杨文军亲自操刀。
前言
后记
已经忘了多久没写后记了。
上一本完结的书是《山海经·候人兮猗》,但严格来说那本不是网文;再上一本是《寄灵》,但不算是在网站上正式完成的。再上一本,好吧,真正在网上通过创作、连载、冲榜、取得成绩等一系列动作完成的,跟《十三行》(网络原名《大清首富》)类似的书,是《唐骑》。然后我去查了一下,完本(后记的更新)时间是2014年12月30日……已经四年半有余了。
四年多啊,好长的一段时间。换了我三十岁以前,这是一段长得我不愿意等待的时间;但近几年,我忽然对很多事情都不着急了,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三十岁以前,让我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琢磨一本书我都觉得太长,让我用一年的时间来等待一本书的机遇我做不到,但现在,我可能可以用五年甚至十年来守候时机。
不知道是时间让我改变了,还是经历让我改变了。
《十三行》这本书的出现其实是非常偶然的。
有关十三行的史料我一直在搜集,这肇端于我对海盗、海商的关注(老书友知道为什么),然后在两三年前吧,我开始想着要写一本关于十三行的书,随即让助理和学生去帮忙搜集资料。我的计划大概是2020年甚至2022年以后来启动这个项目——因为当时手头还有其他更紧急的事情(老书友知道我在准备什么)。
然后大概是去年(2018年)年中,具体日子中年痴呆症的我已经忘了,反正就是去年的杭州网络文学周,因为约了要跟阿里文学的总编见面,在见面的前一天,我的好友了了一生忽然打电话给我说:“菩巨,明天某某跟你见面,可能要跟你谈新书签约的事情。”
我当时愕然,因为虽然一直有要跟阿里文学合作的动向,但事情忽然要推进得这么快吗?然后他又说:“你到时候要准备本书给他哟。”
我就更加蒙了——临急临忙地,我上哪儿找一本书给他啊!我当时一点准备都没有啊。
再接着——我竟然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时间段——我开始构思故事,从九点左右开始想,到十点我想好了两个故事,然后就上床睡觉了。(暴露了……初老的我已经开始过上每天早睡早起的生活了……)
第二天和某某见面,前前后后的闲聊大概有几个小时。然后从酒店出来到吃饭点的车上时间,某某忽然说起新书的事情,我用几分钟把那两个故事讲了个大概,某某听完大感兴趣:“这个好啊,能不能两个故事都给我们?”
我说:“先签一个吧,双开太累。个故事适合做剧,第二个故事适合做电影。另外第二个故事涉及一些边疆以及少数民族问题,比较敏感,可能要影视化的时候不好处理。我建议用个吧。”
某某想了一下说:“那就签个吧。”
这就是《十三行》的来源了。
也就是说,《十三行》其实是一个我花了一个小时(的二分之一)想出来,然后跟某某谈了几分钟后确定的一个故事……
我为了它,把另外一个写作计划给调后了,写了整整一年,然后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样子了。
平心而论,说一个小时就想出两个故事,有吹牛之嫌,因为在此之前我还是做了大量工作的,而且有过超过一年以上的思考。当然,后也是因为形势所迫,在很短的时间内,逼得我把故事的总体走向给确定下来——因为在那一年的反复思索中,我想过至少七八种故事走向,后确定下来的,却完全不是那七八种故事走向中的任何一个。如果签约前一晚的情况稍微变化一下,也许《十三行》就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甚至至今它都不会面世,文学创作的随机性与可变性,真是令人着迷。
《十三行》写作的过程,让我又痛苦又酸爽。《唐骑》之后,我已经好久没有在网上连载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这个能力。所以签约的时候我是心怀忐忑的,因为当时我还在念博士,家里头的事情又多,我很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够像以前那样写连载。
然而,因为穷——穷到快没银子花了——阿里文学又给我开了一个无法拒绝的价钱,我脑袋一昏……就答应了。收了钱的合约,含泪也得写下去啊。
于是开始写,然后……然后就发现原来事情没我想的那么难做。我大概花了半个月就找回了感觉,再花半个月就知道自己没问题了,存了一个月左右的稿开始发更新的时候,已经变成当年那种不当回事的状态了。
好吧,原来我还是能够写连载的。虽然在存稿彻底告罄之后(大概六十万字的时候),让我痛苦了一把,但就总体的感觉而言,这本书真的叫我感到非常愉悦。我找回了失去很久的码字快感,找回了每个月有稿费领的安全感,找回了夕阳下那逝去的青春(得了吧)。
到昨天早上,我六点半起床,到九点钟写完后的六千字(后大半章加上尾声)时,那种完本的愉悦感就像黄石公园的活火山爆发一样,从我的身体里泄露了出来,满公司找人分享(结果公司的人都偷懒,九点多还不上班,只来了两个实习生……准备扣其他人工资),乐呵到……昨天连后记都没写。
总之一句话,真高兴啊。
从来没有一本书,完本的时候我这么高兴。
这是我以为自己失去了连载能力之后又找回的欣喜。这是我体会到年轻时同样感觉的欣喜。这是我完成又一个自我阶段的欣喜。这也是我书写完我所认知的另外一段历史的欣喜。
如果按照以前的网文套路,昊官回到广州之后,是可以继续冲出海外、暴打英军、称霸全世界的,从《唐骑》的经验看,我可以为此再写三百万字,不过那样的话,历史就改变了。我觉得,我们还是不冒这个险了吧。
而从传统文学的角度来说,现在的这个结局,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结局。反正许多网文作者都批评我说:“菩,你早就是传统作家了好不!”“起开起开,明明是只蟾蜍,扮什么青蛙啊!”可是传统作者圈也不认我啊,我只能默默站在边缘地带,挥泪做个网文写手里的传统作者吧……
昨天完本之后,我决定犒劳一下自己,让魏岳大大帮我组装一台台式机,装个《文明V》(写《十三行》的时候我不敢玩啊,我的助理说这个游戏就是一个“时光机”,“老师一打开这个游戏,三四天就没有了”!),玩上一个月再说。然后9月码字存稿,大概10月开新书。
新书的名字先不说了,免得被抢注。写的还是古代商战,是从商业的角度切入,去看明朝张居正时期改革进入深水区时大明的世情、人情与人心。这本书的女主角分量会比《十三行》更重一点,有一些写法我想做出改变与突破,希望能够取得成功。对阿菩还有宽容的朋友,敬请期待。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本书,嗯,老书友知道的,我也会努力的。
神话和历史,永远是我无法舍弃的两条线。
是为后记。
阿菩
写完《十三行》的次日于广州芳村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小说多(119+)
- 愉快的找书体验(199+)
- 二星好评(172+)
- 书籍完整(516+)
- 值得购买(456+)
- 无广告(437+)
- 一般般(645+)
下载评价
- 网友 焦***山:
不错。。。。。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居***南: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邱***洋: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曾***文: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孙***美: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堵***洁:
好用,支持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喜欢"十三行 第三部 浮沉(上、下册)"的人也看了
吴晓波书籍全套25册 云上的中国 水大鱼大 激荡三十年 影响商业的50本大败局 腾讯传 激荡十年 水大鱼大 浩荡两千年 商战电商风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资治通鉴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历史地理阅读本)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北宋)司马光,闫林林著历史书籍 中国史 中国通史文白对照成人版 青少年课外读物 国学经典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剑桥双语分级阅读 彩绘小说馆(第3级 英汉对照 套装4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全新正版图书 后危机时代的管理:多元化的世界,多元化的管理:2010管理国际大会论文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9787565003240 点亮音像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水旱码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小学生英汉词典(彩图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经济刑法一本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Nordic Light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心灵的语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和AC/DC乐队一起打鼓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SAP NetWeaver路线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致亲友:请你这样陪伴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Java Web高级编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紫砂壶收藏与鉴赏:上下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我是路小丙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