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 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精美图片](https://img3m3.ddimg.cn/94/15/22921663-1_h_1.jpg)
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家长与老师都是孩子的老师,孩子的优秀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而二者的沟通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本书主要为您呈现以下7项内容:1.家长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沟通方式,把自己教育孩子的困惑、疑问、期望等告诉老师,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2.在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二者都应该具有同理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最终达成共识,并紧密合作。3.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而且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和老师友好相处。4.为了能让老师尽快地了解孩子,在孩子上学时,家长有必要将孩子的性格特点与在家的情况(包括缺点与不足)告诉老师,以便老师因材施教。5.好沟通成就好孩子,家长要抓住引导孩子的*时期,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6.当孩子在学校里出现与同伴关系紧张等问题时,老师应该如实地把情况告诉家长,这样既能消除家长对老师的误解,又能及时地引导孩子排除消极情绪。7.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前途,所以,家长有必要更新教育观念,寻找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方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当家长遇到老师 一、放下你的心理包袱/2 二、老师其实喜欢沟通/8 三、选择你所擅长的沟通方式/15 四、相互信任是沟通的基础/20 五、请家长认识自己/24 六、家长心目中最需要沟通的事/30 七、选择与老师沟通的最佳时机/37第二章 如何提高沟通质量 一、沟通不是炫耀口才/42 二、怎样应对老师发火/47 三、如何和老师亲密合作/52 四、沟通的成败在于管理情绪/58 五、有效沟通从细节开始/63 六、多安慰“难缠”的老师/68 七、乐于跟老师分享好东西/71第三章 鼓励孩子和老师友好相处 一、如果老师正确,家长怎么办/76 二、鼓励孩子接纳老9币/80 三、跟老师交个朋友/88 四、孩子怕老师怎么办/94 五、如何应对老师的“不公平”/101 六、老师错怪孩子怎么处理/107 七、家长怎样应对“雷人”校规/110第四章 让老师了解孩子 一、家有差生要早沟通/114 二、孩子不愿去上学/121 三、孩子想换座位/127 四、和老师谈谈孩子的不足/134 五、家有两个孩子怎么沟通/140 六、孩子任性怎么办/147第五章 好沟通成就好孩子 一、抓住引导孩子的最佳时机/154 二、如何让孩子爱学习/160 三、少谈孩子的学习问题/167 四、沟通就是帮助孩子快乐成长/173 五、家长“听话”,孩子更听话/179 六、当孩子被同学孤立时/183 七、绝不诱导孩子告密/186第六章 请老师把问题告诉家长 一、孩子不见了/190 二、孩子当面骂老师/196 三、孩子被老师搜身/202 四、孩子在学校尿裤子/208 五、孩子班级换老师了/214 六、孩子在学校打架了/219 七、孩子说学校饭菜不好/226第七章 怎样避免教育误区 一、绝不错误地批评孩子/234 二、换种方式“惩罚”孩子/240 三、惩罚不是挫折教育/244 四、教育不全是老师的责任/248 五、与老师沟通,别折腾孩子/253 六、做一个善于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家长/258
作者介绍:
何贤桂:教育研究者、亲子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熟悉学校教育,并对家庭教育及人际沟通心理学有一定的研究,已经成功矫正了一些所谓“问题孩子”的不良学习行为。家庭教育著作《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自2011年7月出版以来,一直雄踞当当网畅销书排行榜。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正文第一章当家长遇到老师很多时候,家长不知该如何跟老师恰当沟通。其实,家长完全可以把老师当做朋友,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沟通方式,把自己教育孩子的困惑、疑问、期望等告诉老师,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一、放下你的心理包袱很多父母送孩子上学之后,经常有这样一种想法,没事尽量不找老师。除非老师亲自打电话过来相约,他们才考虑该和老师沟通一下了;或者直到孩子在学校出了大事,他们才会想到去找老师。家长不愿意主动找老师沟通有很多原因,说到底是有心理包袱。就拿孩子开学报名这件事来说,要不要和老师沟通,怎样把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这不是一件完全可以忽略的小事。家长千万别以自己的想法去衡量这件事,认为只要老师不主动找家长,只要孩子成绩优秀了,一切都没事了。实际上,大多数父母有很多话要跟老师说,但却因为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往往放弃了和老师交谈的想法。为了更能说明这个问题,我特意约请了一些家有学龄孩子的父母来谈谈他们对家校沟通的看法,这些家长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他们说出了自己的一些心里话——1.不知道跟老师说什么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情况不甚了解,不清楚需要和老师谈些什么,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父母,一碰到老师就不知道该和老师说些什么。所以,他们平时基本上不和老师联系,除非老师亲自打电话过来或登门家访,家长才愿意和老师聊几句。平常碰到老师,有些父母能避则避,即使面对面碰见了,顶多寒暄几句。这类父母还有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怕说错话,因为他们面对的往往是班主任老师,最怕自己在老师面前说错话而出丑。有位家长的孩子写作业总是不认真,这位家长很想和老师谈谈该怎么帮助孩子改正学习上的缺点。但她又十分困惑,不知道怎么跟老师说,担心自己和老师产生隔阂。所以,她就一直犹豫不决,而且心里非常苦恼。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鼓起勇气,直接向老师说明孩子的具体问题,不必太拘谨,犹豫、徘徊只会延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2.跟老师说没什么用有一部分父母认为,老师很忙碌,平时要管的学生有四五十个,即便向老师反映了孩子的具体情况,也产生不了多大效果。有时,家长想联系老师,老师却说没时间,说要上课、改作业、参加会议等。一次碰壁之后,家长往往不好意思再找老师。上述情况虽然存在,但大多数老师会非常热情地对待家长的咨询或到访。认为老师很忙,跟老师说没什么作用,这是一些家长先入为主的想法。其实,即使再忙的老师也愿意抽出时间与家长谈谈孩子的情况,因为双方的初衷都是为孩子好。有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家长曾这样告诉我:“那天上午,我给孩子班主任一连打了6个电话,他都没有接电话。看来,老师的架子真的很大。”老师很忙是事实,但家长在沟通的时候,应该选择恰当的时间,最好是在放学以后,这样沟通起来比较方便。一般来说,严格遵守教学秩序的老师在上课期间是从不接电话的,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如果家长选择在上课期间打电话,老师当然不方便接。3.老师会怪罪家长很多家长在和老师沟通之前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优秀,那么家长的顾虑会少一些;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或经常调皮捣蛋,那么家长就会担心老师会怪罪自己。有个初一的英语老师对学生一向很凶,只要学生上课讲话,就会严厉批评,有时甚至还要把家长请到学校批评家长:“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没教养的孩子,您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所以孩子一旦犯错,家长都不敢跟老师沟通,就怕老师在批评了孩子之后,还要连带批评自己,最后搞得自己很没面子。有些性格耿直的老师情急之下难免说出批评家长的话,把责任推给家长。对于这样的尴尬局面,家长采取逃避的方式是不对的,应想到老师看到的可能是片面的,虽然老师有点儿小情绪,但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孩子进步。所以,即使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还是要多和老师沟通。4.怕老师对孩子不利有些家长担心把孩子的具体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会对孩子另眼相看,那样对孩子不利。有位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曾这样告诉我,他说自己的孩子性格非常活泼,在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不怕老师,而且上课很会讲话,他问我该不该把孩子的具体性格告诉一年级的班主任。他担心的是,万一把孩子好动、上课爱讲话的情况告诉老师之后,老师会把孩子的位置调到后面去,对孩子学习有影响。这位家长说的情况也是事实。在现在的学校里,有的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学习成绩,经常对那些爱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孩子采取孤立措施,把这些学生的座位调到班级最后面,以便不影响前面学生的学习。有的老师甚至干脆让爱讲话的学生站着上课。无论如何,这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容易使这些孩子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更应时常和老师交流,一起商定矫正孩子学习习惯的方案。5.老师都是对的有些家长不愿意和老师沟通,是因为他们认为老师的做法都是对的。这类家长常常因为自己知识水平有限,把老师给“神化”了。但需要说明的是,人非圣贤,老师也有教育不当或犯错的时候,如果老师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就批评孩子,这显然是不对的。而且,有的老师在对孩子进行了错误批评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不会向孩子道歉,这是错上加错。所以,当老师错误地批评了孩子时,家长应与老师及时沟通,查明事情真相,以免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6.怕孩子知道自己与老师沟通有时,家长跟老师沟通之后,会被孩子知道。很多孩子往往会为这个事情跟家长发脾气。有个三年级的孩子因为平时写作业不认真,还抄同学的作业,家长到学校去找老师了解情况。结果,孩子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就和家长赌气,学习更加不认真了,抄袭同学作业的现象也更加严重了。所以,有些家长顾虑到这一点,就瞒着孩子和老师沟通。7.怕和老师意见不一致有些家长经常有这样的顾虑:如果自己在某些重要事情上和老师意见不一致,怎么办?进一步来说,如果家长和老师在沟通时出现争执,始终没有形成共识,甚至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矛盾,那的确是非常失败的沟通。因此,应尝试着用平和的语气表述自己不同的观点,抱着商量的态度沟通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8.自卑心理作怪有些家长因为自身口吃、身材矮小、文化水平低、家庭条件差、社会地位低等原因而感到自卑,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出现了问题时,家长往往也很少和老师沟通。由于这种自卑心理的存在,很多家长担心自己见到老师时,不能很好地把孩子的问题表达出来。9.家长高傲有个别家长认为自己社会地位高、家庭条件优越、有权势等,喜欢高高在上,在老师面前表现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爱摆架子,习惯让别人向自己汇报情况,对待老师也不例外。如果家长因为上述这些原因不主动和老师沟通,那么请放下自己的心理包袱,开始学着和老师轻松沟通。首先,家长要调整认知,相信老师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老师打电话给家长或叫家长去谈话,也是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其次,我们要思考: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老师沟通?当老师把孩子的情况告诉家长时,你是怒气冲天还是冷静对待?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得沉着、冷静,思考该怎样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必须积极行动,大方自信地去见老师,以平等的姿态和老师交流。唯有不断的沟通,你才有可能真正全面地了解孩子,协助老师教育好孩子,成就孩子美好的未来。二、老师其实喜欢沟通在一次家长会上,有几个父母曾这样问我:“老师,您喜欢和我们说说话吗?”我想,与家长交流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于是就说了一句:“那当然了。”可又有家长问:“我们总觉得跟老师不好交流,有时打电话给老师,没聊几句就挂了,你们是不是觉得和我们交流是一件很烦恼的事情啊?”提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初一孩子的家长,他满脸疑惑地看着我。家长会结束后,他们的这些问题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很多时候,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困惑导致家长们不愿意和老师沟通。可是,我要说的是,也许家长们真的误解了老师,于是产生了沟通上的障碍。在我所接触的老师中,不喜欢和家长沟通的老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老师都很愿意跟家长交流。我当老师的时候,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教过的学生很多,却很少有家长主动找我聊聊孩子的情况,大都是学生在学校出了大事,实在没办法,家长才主动找我了解情况。有一年,我带一个新生班级,报名那天,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过来报名,有些家长要求老师督促孩子学习,有些家长说到孩子很懒、学习不好,但没有一个家长跟我说起他们孩子的具体情况,比如孩子的性格特征、过去的行为表现、兴趣爱好、具体的学习情况等,大概是因为报名时间比较短促,这些家长报完名之后,就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学校。面对这些初一新生,我感到有点儿紧张,因为我压根儿就不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那天晚自习,有一个男生始终没有出现。我使劲回忆当天的报名情况:这个男孩是由他妈妈领着过来的,报了名之后,他妈妈把孩子的行李搬进了学校寝室,他们便离开了学校。可那天晚自习,孩子却没有出现。为了及时找到这个男孩,我和班里的三个孩子找遍了校园,都不见他的影子。晚上9点半之后,这个孩子依然没有出现在学校里。那时,我真是欲哭无泪。但幸运的是,第二天早上,这个孩子回来了,他说昨晚不想上晚自习,就回家了。我没责怪这个孩子,但很纳闷这个孩子回到家之后,为什么家长不打个电话向我说明情况呢?事实上,一些老师还常常抱怨家长只会管自己的事情,不和他们联系。在老师非常需要家长配合的时候,家长们却常常不在场,这对教育孩子是很不利的。家长常常希望老师能教育好孩子,但这样的想法往往是一相情愿,因为自己也应参与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来。其实,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孩子行为上出了问题,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长和老师没有进行及时交流。综合来说,在以下几种情况中,老师都希望能及时和家长沟通。1.孩子进入新学校学习孩子因升学或转学而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学习,面对的是新的学习环境和新老师。在这个时候,老师对孩子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观察上,还只是表层的感性认识,谈不上细致了解,常常要经过几个月的相处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所以,很多老师都非常希望家长在孩子一进校门时,就能提供相关情况,比如孩子以前的学习情况、行为习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这些情况提供得越早越全面,越能加快老师了解学生的速度,对老师教育好孩子能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家长没有时间和老师面对面地交谈,可以在小纸条上把孩子的情况说清楚交给老师,也可以给老师发条短信或QQ留言,家长提供的信息多多益善,其最终目的都是让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2.换新老师有时候,学校因为老师生病、生小孩、出差等原因,常常需要找一些老师代课。新老师中途接手班级,对孩子的了解不是很全面,往往也希望家长能够提供孩子的具体情况。一些孩子习惯于以前老师的教学方式,对新老师有抵触,不爱上课,这就需要家长及时反馈信息,和新老师一起解决问题。有些新老师由于自身经验有限,对孩子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非常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建议。3.孩子学习、生活反常孩子学习、生活出现反常现象,第一个发现者不一定就是老师,而有可能是家长。当老师发现孩子上课突然不认真、写作业潦草、行为懒散的时候,最怕的就是找不到家长沟通。因为孩子的有些反常行为有可能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比如一个孩子突然变得闷闷不乐,上课没心思听讲,可能是因为个人遇到了麻烦事,或因为父母之间吵架而心烦。因此,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反常,应在第一时间和老师取得联系,商量对策。4.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孩子在学校出现身体问题。如果孩子在学校里出现了身体问题,老师第一个想到的是家长。很多老师最怕学生生病了,学生一生病,老师就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特别是低年级的老师,最希望学生不要生病了。有一次,我在一家诊所输液,来了不少五六岁的小孩,他们都是由学校老师带过来的。后来,我一问才知道这些孩子都是附近幼儿园的孩子。因为输液时间比较长,那几个老师给孩子家长打了电话,接着就开始抱怨起来,说现在的孩子身体如何不好,动不动就生病,还抱怨孩子生病了,家长都不来学校……在生活中,家长最清楚孩子的身体状况了,如果孩子有急性病史、药物过敏史、忌口食物等,家长应及时告诉老师,因为这些关系到孩子的生命安全。另外,现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容易出现一些反常的心理现象。一是情绪表现:害怕、焦虑、忧郁,不愿上学,容易生气等;二是行为异常表现:有些孩子沉默寡言、精神不振、离群独处等,有些孩子则过分活跃,爱吵闹,甚至有逃学、偷窃、暴力等行为;三是生理方面表现:头晕目眩、闹肚子、厌食、偏食、贪食,睡眠质量差等。一旦孩子有上述这些异常信号时,家长应及时告诉老师。5.孩子在学校表现极其不好一般来说,孩子在学校的调皮捣蛋不是很严重,老师能够教育处理的,基本都不会找家长沟通。除非孩子在学校特别调皮,严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或者孩子好斗,经常找同学打架,或者孩子在学校行为怪僻,有反常情绪,这些都是老师比较关心的沟通问题。孩子在学校打架之后,最头疼的莫过于老师,因为他不仅要批评教育孩子,还要防止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在批评教育孩子方面,老师所做的毕竟是有限的,还需要家长共同教育,有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比老师更大,毕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因此会采用合理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6.孩子成绩下降现在的家长都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孩子成绩下降有多方面的因素。学校教育是一个方面,比如老师教学方式有问题、孩子上课不认真、不喜欢老师的讲课风格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也有家庭教育的因素。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交流了。7.学校或班级的重大教育决策在教育孩子方面,老师、学生、家长是一个需要密切合作的共同体。有时,学校或班级要出台一些管理学生的办法,也需要家长参与。只有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管理、教育孩子,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其实,大多数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出息,他们都愿意和家长沟通,哪怕是短短的几分钟时间。8.家长的一些特殊要求一些细心的家长还会要求老师帮忙关照孩子,比如孩子在学校的饮食问题,有的孩子刚进新校园生活不习惯,很难适应;有的孩子在睡眠时,需要拿依赖物才能入睡;有的孩子不合群,需要老师帮忙鼓励;有的孩子有某些坏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加以矫正;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也需要特别关注……这些事情虽都是小问题,但足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家长和老师都不能忽视的。我认识的一个家长就做得很好,非常配合老师的工作。他的孩子强强很活泼好动,喜欢跟同学一起玩耍。但在强强刚进幼儿园学习的第一天,有同学向老师告状说强强打人……没过几天,就有很多家长纷纷向老师反映,说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受强强欺负,不愿去上学了。于是,老师就打电话给强强爸爸,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强强是一个性格外向的孩子,从小在乡下长大,与同伴玩耍时从不注意交往方式,抱抱同伴、推推同伴都是常有的事情。强强爸爸说:“这孩子从小就那样,有点儿粗野。在乡下,大人不怎么注重小孩子之间的交往分寸,我这孩子经常和同伴打打闹闹的……”老师特地观察了强强在学校的表现。有一次,老师发现强强搂抱着一个男同学的腰,不停地窜来窜去,嘴里还说着:“我们一起玩儿吧!”结果弄得那个同学很紧张。有一次,老师还发现强强推着同学跑,强强脸上并没有恶意攻击的表情。老师知道强强的确没有攻击同伴的意思,错就错在强强的交往方式上,难怪许多同学误解了强强。后来,老师找强强谈话,还教他如何与同学交往:“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好孩子,你喜欢和同学玩儿,不一定就要抱着他或推着他,你还可以拉拉同学的手或衣服,这样会更加文明礼貌,同学就不会躲着你了。”从此之后,只要强强在交往行为取得一点儿进步,老师就马上表扬他,鼓励他好好表现。可见,正是强强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不仅给老师提供了强强的信息,便于老师管教孩子,而且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别错过学校活动现在的学校越来越开放,有时候还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活动,最常见的当然是家长会,还有其他活动,比如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学校运动会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当积极参加类似的活动,目的是通过互动的形式多角度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可以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综合起来说,具体有这样几种做法。第一,家长会的时候,多倾听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提提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看法,和老师形成沟通共识。第二,家长开放日时,家长要以愉快的心情参加学校活动,多走走,看一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要与孩子和睦相处。即使看到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家长也不要生气,应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孩子纠正错误,并多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具体表现。第三,积极参加亲子游戏,主动配合,遵守游戏规则,让孩子及早融入集体。第四,孩子参加学校运动会或升学体育考试时,家长可以作为观众到现场为孩子加油。三、选择你所擅长的沟通方式在很多家长看来,和老师沟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遇到老师,想和老师谈谈孩子的情况,却不知道从何谈起;平时很想找老师咨询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却心有犹豫;即使老师找上门来了,很多家长往往把话题扯得很远;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笨嘴笨舌的,不知道跟老师说些什么。我们都知道,沟通是人际交往中互动性极强的活动,不仅需要说者表达清楚事实,也需要听者能接收说者的信息。在沟通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选择一些你所擅长的沟通方式,这样才不会出现沟通障碍和尴尬局面。从大的方面来说,沟通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会议沟通。口头沟通可分为面对面交谈、电话联系、网络视频对话、家校通等,这类方式最为常见,人们也喜欢用这种方式把事情传达清楚。比如遇到急事,最好是口头沟通,这样能节省时间和精力。口头沟通还显示出沟通者对事情的重视,擅长口头表达的家长可以多采用这种方式,这样既能从对话中了解到孩子的情况,又能将自己的想法、期望、做法传递给老师,你也可以直接从老师那里了解学校的教育情况,以及老师的性格等。书面沟通的方式很多,比如书信、电子邮件、家校联系卡、作业留言、博客留言、QQ聊天、短信等。如果事情不是非常急,家长担心自己口头表达不好,又怕打扰老师,不妨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家长在用这种方式沟通时,需要注意语气和措辞,既要有礼貌,又要把事情完整清楚地表达出来,让老师看了一目了然。至于会议沟通,大都以家长会、亲子报告会等形式出现,家长可以从会议中获得一些教育的信息。只要积极参与,也能有许多收获。沟通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只要能够把要说的话表达清楚,无论长话还是短话,都是沟通,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擅长口头沟通的家长,可以直接找老师对话;擅长书面表达的家长,则可以用书面沟通的方式给老师留言。嘉琪妈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孩子上学后,老师没给她打过一次电话,她觉得不正常,很想去找老师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但她心有疑虑,担心自己说不好,有时候说话一急,还会出现结结巴巴的现象。但为了孩子,她还是鼓起勇气,决定找老师沟通一下。当然,她没有直接找老师面谈,而是想出了一个书面沟通的方式,自己设计了一张家校联系卡。嘉琪妈针对孩子的作业情况,跟老师聊起了自己想知道孩子的学习状况。她在家校联系卡里这样写道:“老师您好,谢谢您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严格的要求,孩子在学习方面有了许多进步。本想当面感激您,但由于我不擅长交谈,想通过这种方式跟您沟通,不知道是否合适?从孩子的作业上来看,我发觉她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做作业有些马虎,想必您也知道这些情况,真不知道怎么帮助她改正,想听听您的意见。恕我打搅。”嘉琪妈写好之后,把情况跟孩子说了一下,孩子觉得好奇,便看了起来。其实,家长在和老师沟通时,应该把情况告诉孩子,也要征求孩子的同意,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孩子知道妈妈要向老师打听自己的情况,但没说什么,因为她知道妈妈不是那种强势的家长,嘉琪妈比较懂得孩子的心理,孩子也很信任她。最后,嘉琪将妈妈的家校联系卡小心翼翼地夹在了作业本里。等到第二天,孩子把作业本交给了老师。后来,嘉琪妈很快就得到了老师的回复。老师把嘉琪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一一写在了问题的后面,还提供了一些方法,可见老师也十分重视家校沟通。于是,嘉琪妈隔一段时间就给老师写一次家校联系卡,例如一周一次或者两周一次,如果发现孩子有很紧急的事情,嘉琪妈则会及时跟老师联系。有一次,嘉琪妈发现孩子情绪低落,但又问不出什么名堂,她就提起笔来向老师咨询。孩子当然知道这件事情,她不愿意妈妈这么做。经过一番交谈,孩子把事情告诉了妈妈,原来嘉琪和同学发生了争吵,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对她有意见,这让嘉琪很难过。尽管如此,嘉琪妈依然不放心,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前提下,她依然把情况写在了家校联系卡上。可是,嘉琪妈怎么也没想到,交上去的家校联系卡却迟迟没有回音,孩子说作业本发回来的时候就不见了。家长在使用这种沟通方式的时候,为了防止家校联系卡丢失,可以让孩子亲自把它交给老师。实际上,现在很多学校都在使用家校联系卡,由老师统一发给学生,联系卡上有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还有一个栏目便是家长的留言。家长在填写完毕之后,最好能够给老师打个电话或者发条短信,说明自己已经看过联系卡,并已经写好了留言。在网络时代,家校沟通方式越来越多。家长可以使用QQ、MSN等聊天工具与老师进行沟通。当然,沟通的前提是尽量不打扰老师的休息时间。博客或微博留言也是非常好的方式,现在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博客或微博,把自己的一些感想、随笔、教学资料等放在上面,这也是家长和老师沟通的重要渠道。所以,只要家长肯想办法,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沟通方式。当家长急着要找老师沟通时,请先想好该用什么方式沟通,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发挥《家校联系卡》的作用我们首先要清楚,《家校联系卡》不是告状书,不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秘密沟通,应该让孩子有知情权。让孩子一起参与,少了猜疑和担忧,有利于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家长和老师在联系卡里反映的情况一定要真实,但可以适当放大孩子的“优点”,写出对孩子正面的、鼓励性的话,而不是反面的、否定性的话。例如,成绩不好的孩子也有优点,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爱提问、上学不迟到等都是优点,尽可能把孩子的点滴进步告诉他。如果孩子存在一些问题,我们也要勇于正视,少些批评,最好将批评改为建议,为孩子提供一些如何改正的方法和步骤。联系卡除了用来记录这些以外,家长还可以将自己的教育困惑写在里面,向老师请教。需要指出的是,家长在列举教育问题时,表述要清晰,可以分成几个要点说明,这样看起来就一目了然了。当然,管理联系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孩子的成长是变化的,所出现的问题也是多样化的,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能够坚持、反思和总结。特别是当孩子换了老师之后,联系卡的参考价值会更大。四、相互信任是沟通的基础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在学校上学,很多家长则在家里担心孩子在学校会不会吃亏,能否得到老师的照顾,学习能不能跟得上进度,等等。曾有一些家长打电话给我,问得最多的还是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个家长这样问道:“孩子这么小,我该不该去学校看一看呢?”也有家长抱怨道:“老师总是向家里要钱买资料,可孩子成绩为什么就上不去呢?”我完全能理解家长们的担心,他们的担心往往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毋庸置疑,家长关心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每个家长宁愿自己累一点儿辛苦一点儿,也要孩子过得好。但我们也看到,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这中间有猜疑、疑虑、对抗和冲突。当我们把孩子送去上学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孩子的老师是谁,老师的素质怎么样?每年开学的时候,很多家长四处打听老师的情况,比如老师的工作能力怎么样,老师的工作态度怎么样,老师的品德怎么样,等等。当发现学生学习不好、上课不认真、爱吵闹、打架、旷课时,有些老师总喜欢给家长打电话告状。这样做不但无法收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家长也怕接到老师的电话,于是更不愿意跟老师交流了。所以,家长和老师相互信任很重要,这也是沟通的基础。如果彼此都能坦诚相待,坐在一起聊一聊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么孩子的问题往往很容易得到解决。人与人之间感情淡薄,大都是因为彼此的沟通或了解太少,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虽然没有一个家长不想去和老师沟通,但很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工作太忙、怕见老师等)和老师之间的沟通还是太少了,导致对老师不了解,难免会对老师的工作产生怀疑。有一个家长曾这样对我说,孩子上学三年了,她连老师是谁都不知道。有些家长对老师的偏见也是一个原因。他们认为有些老师很不负责任,不仅在学校教书,还在外面兼职给学生补课,甚至结果本末倒置,在本职工作上投入的精力还没有兼职多。还有一种看法就是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学校之后,责任全是老师的,孩子学习不好,错在老师身上。其实,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的老师,只不过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彼此的分工不同。由于他们在思想、经验、知识水平、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互补的可能性,老师能够从家长那里获得孩子成长的信息,家长也能够从老师那里获得一些教育方法。只有家长和老师结成信任、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共同完成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有一位家长的做法或许对大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这位家长在一家私营企业上班,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很少顾及孩子。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经过一番仔细打听,我才了解到这位家长的教育方式。孩子上学后,她将老师和家长的角色分得很清楚,不像其他妈妈那样,在家既当家长又当老师,为孩子补习功课,督促孩子认真学习。她学着放手,相信老师有办法把孩子教育好,同时让孩子形成这样一个观念: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应该从老师那里吸收知识。家长的责任是给孩子充足的营养、自由的空间、品格教育,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家长没有直接教孩子怎么做,而是引导孩子去查资料,鼓励孩子大胆地去问老师。有一次,孩子碰到一道非常难的数学题目,孩子想让家长帮忙解答,但这位家长只是鼓励孩子去找老师问问。结果,那天晚上,孩子第一次拨通了老师的电话,向老师请教问题。家长适当放手,这是对老师的信任;家长肯定和鼓励老师,更是对老师的信赖。只有家长明确了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才能和老师密切配合,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信任不仅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美德。信任他人,会给你带来一片光明的天地,给彼此一个交流的机会。那么,家长如何才能信任老师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主动沟通,消除误会。不管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出问题,家长都可以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因为这是信任老师的基础。同时,通过彼此的沟通,老师也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努力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帮助孩子树立自信。第二,尊重和支持老师的工作。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都希望把孩子教育好,所以家长首先要尊重老师,支持老师的工作。如果老师的教育工作不尽如人意,没有很好地履行教师职责,家长可以在肯定老师部分工作的基础上,给老师出出主意。第三,教育好孩子并非一件易事,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发生在家里的,有些问题是出现在学校里的,顺利地解决问题,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共同配合。第四,鼓励老师打电话到家里。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所以,家长在处理与老师的关系时,一定要以信任为基础,不要固执己见,要友善地与老师沟通,这样才能收到真正的交流效果,解决孩子的问题。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好沟通成就好孩子超级实用的方法,让家长与老师轻松沟通。 如何选择与老师沟通的**时机?如何与老师紧密合作?孩子怕老师怎么办?孩子在学校表现不佳,家长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本书将深入解答您的所有疑问,并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法。
前言
自 序早在2010年暑假的时候,我在天涯论坛上发了名为《亲爱的新妈妈,你会和老师沟通吗》的帖子,短短几个小时,帖子的流量就猛蹿到1000多人次,当天就被论坛斑竹加精,并在论坛里重点推荐。紧接着,有不少家长向我咨询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及亲师沟通问题。好在自己对这些方面有所思考总结,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答问题。2011年7月,商务印书馆推出了我的第一本亲师沟通书——《陪孩子一起快乐成长——父母与老师的沟通之道》,此书还得到了小巫、钱理群、李镇西、吴娟瑜等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出乎意料的是,那本书刚进入图书市场不久,便闯进了当当网畅销图书排行榜,《中国教育报》还刊登了书评加以推荐。尽管如此,我依然在思索家校沟通这个话题,收集整理了一些新的资料,像“孩子想换座位”“孩子怕老师”“家长怎样应对‘雷人’校规”等,都是家长眼中比较常见且棘手的问题,我对这些问题都以具体事例进行了说明,便于家长领悟和操作,这也算是对第一本书的补充。与第一本书不同的是,这本书更加注重家校沟通的具体操作,将如何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主题。在当今社会,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他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家长与老师已经成为协助孩子成长的同盟军。这些年来,我接触到不少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大都在职业高中学习,自卑、胆小、颓废、不爱学习……但我很欣赏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为他们的境况而感到不安。这些原本可以和优等生齐头并进的孩子,却因为家长和老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而变得自暴自弃。每当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传递这些信息时,我都会感到很揪心。在跟家长谈话时,我能体会到很多家长不愿意找老师沟通的矛盾心理,例如他们“不知道跟老师说什么”“跟老师说没用的”“老师总是很忙”“老师会怪罪家长”“怕老师对孩子不利”“老师都是对的”“怕孩子知道自己和老师沟通”“怕和老师意见不一致”“自卑心理作怪”等。家长们在这些想法的驱使下,大都不愿意找老师沟通,因此错过了许多教育孩子的良机。因此,我总建议他们“放下心理包袱”“沟通从‘心’开始”“跟老师交个朋友”“别老谈孩子的学习问题”……让愉快的沟通在不经意中悄悄开始。我想,做一个会和老师快乐沟通的家长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大家都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交谈。孩子在成长中出现问题,老师不能掩盖,家长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而是需要坐下来好好谈谈,为孩子创造一个自由快乐的成长环境,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家校沟通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有难以置信的改变,不仅包括学习上的进步,而且能够独立生活。我在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叫小李的孩子,学习接受能力特别不好,小李妈为了孩子的进步费尽心思,甚至带孩子去医院测智商。后来,在她和老师的多次沟通交流后,小李最终爱上了学习,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这就是沟通的魔力,是家长和老师的沟通让孩子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像这样的案例在本书中还有很多,期待读者朋友在阅读时能够细细品味,发现沟通的奥妙所在。当然,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成长。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在沟通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亲爱的读者,也许您正在为孩子的事情而发愁,衷心希望本书能为您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帮助。何贤桂2012年10月
书籍介绍
《亲子书坊•智慧父母自修书系: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内容简介:家长与老师都是孩子的老师,孩子的优秀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共同努力,而二者的沟通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亲子书坊•智慧父母自修书系: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主要为您呈现以下7项内容:
1.家长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沟通方式,把自己教育孩子的困惑、疑问、期望等告诉老师,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2.在家长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二者都应该具有同理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最终达成共识,并紧密合作。
3.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动力,而且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和老师友好相处。
4.为了能让老师尽快地了解孩子,在孩子上学时,家长有必要将孩子的性格特点与在家的情况(包括缺点与不足)告诉老师,以便老师因材施教。
5.好沟通成就好孩子,家长要抓住引导孩子的最佳时期,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6.当孩子在学校里出现与同伴关系紧张等问题时,老师应该如实地把情况告诉家长,这样既能消除家长对老师的误解,又能及时地引导孩子排除消极情绪。
7.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前途,所以,家长有必要更新教育观念,寻找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方法。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310+)
- 购买多(496+)
- 可以购买(519+)
- 赞(451+)
- 推荐购买(99+)
- 已买(115+)
- azw3(434+)
- 一星好评(266+)
- 速度快(94+)
- 差评少(149+)
- 好评(399+)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谭***然: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詹***萍: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薛***玉: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沈***松: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堵***格:
OK,还可以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车***波: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焦***山:
不错。。。。。
喜欢"父母与老师的最佳沟通 : 家校结合,别让孩子伤在中小学"的人也看了
股权战略:股权设计+员工激励+融资全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小学五年级语文同步阅读训练课外阅读训练通用彩绘版上册课堂同步每日一练练习题人教版小学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练习册上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数学备考全书.导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四川省建筑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应用技术标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道德经(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经典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临床多普勒超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言语行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人力资源管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笨办法”学Python 3:进阶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驾考宝典(适用D、E、F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商业银行信贷法律风险控制研究 刘影 等著 法律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现货】【翰德图书】Pup-Pup-Puppies,小狗-小狗-小狗 英文原版图书籍进口正版 Bader, Bonnie 儿童章节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揭秘新日本语能力测试N2文字词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证券发行与承销成功过关八套卷(2012年证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铅语铅寻:彩铅手绘完全自学教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5分